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加州6项电动汽车新法案出炉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4-10-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地时间9月21日,美国加州州长杰里·布朗签署了6项新法案,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其中包括设定销量目标,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优惠等。

■帮扶弱势群体

为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以退税方式为电动汽车购买者提供补贴。其中,加州的清洁车辆退税项目于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有7.5万辆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车主受益。不过,有批评者认为,鉴于电动汽车车主的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退税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是富人,不公平。信用评级公司Experian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也称,与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车主相比,电动汽车车主更年轻,更富裕,1/5以上的电动汽车车主年收入超过17.5万美元。

为了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杰里·布朗签署了由加州参议员凯文·德·莱昂提交的“SB 1275法案”。根据该法案要求,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将出台相关措施,以保证低收入群体也能购买电动汽车。目前在加州,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能以退税方式获得2500美元的补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计划修改加州的退税方案,为有意购买电动汽车的低收入者提供更多优惠。例如,如果低收入者想处理掉自己的旧车,转而购买一辆新的电动汽车,那么除了现有的2500美元外,还可以额外得到1500美元的补贴。相关部门还将在低收入社区提供电动汽车共享项目,并安装充电桩。“SB 1275法案”提出《加州充电倡议》,并设立了以下目标:到2023年1月1日,加州将推动100万辆零排放汽车(ZEV)和接近零排放汽车(NZEV)上路; 使零排放汽车和接近零排放汽车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主流选择;增加弱势群体、中低收入群体对于零排放汽车和接近零排放汽车的购买量; 增强零排放汽车和接近零排放汽车在弱势群体中的地位。“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政策必须在加州所有社区都得到体现,清洁车辆退税项目必须进入加州每一个社区,无论贫富。”凯文·德·莱昂表示,“我们希望所有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电动汽车,而不仅仅是富裕人群。”目前在全美上路的电动汽车中,40%来自于加州。加州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初,加州的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0万辆。

■增加非财政激励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充电基础设施不可或缺,加州当然没忘了这一点。“AB 2565法案”要求商用及民用住宅区业主允许租户安装充电桩。“‘AB 2565法案’对于增设充电桩非常重要,旨在解决出租房充电桩安装难的问题。”充电设备供应商Charge-Point公司首席技术官里哈尔德·洛文塔尔说,“目前在商业办公楼区域设置充电桩已经不是什么难题,被广泛接受,但如果用户或企业租用的是私人住宅,那么业主可能并不同意他们安装充电桩,而40%以上的加州人住的是合租房,这项法案有助于他们安装充电桩。”

HOV及HOT车道也是加州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清洁车辆,加州于1999年开始向其发放不同颜色的贴纸,授权其在HOV高载客车辆专用车道自由通行,不受乘客人数限制。2012年初,加州开始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发放绿色贴纸,限量4万张。今年5月初,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宣布,4万张绿色贴纸已经发完,不再增发。此次,杰里·布朗签署了由加州众议员村土艾尔提交的“AB 2013法案”,同意将绿色贴纸的总量增加到7万张,而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压缩天然气车及液化石油气车的白色贴纸依然没有数量限制。

与HOV相比,HOT车道允许单人车辆通行,但要支付一定费用,包括电动汽车。由加州众议员埃里克·林德提交的“AB 1721法案”提议,为电动汽车提供优惠,使其使用HOT车道时不用缴纳费用或者只缴纳一部分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并可分担HOV车道的压力,毕竟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多,HOV车道承受的压力渐重,有时甚至也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此外,由加州参议员埃德·埃尔南德斯提交的“SB 1298法案”提出,洛杉矶大都会交通局在加州10号及110号州际公路上实施的HOT车道试点项目成为永久项目。“AB 2090法案”则提议,废除圣地亚哥地区政府协会(SANDAG)及圣克拉拉谷交通局(SCVTA)主管的HOT车道的服务水平指标要求,并指示这两个部门与加州交通局共同探讨其他合适的绩效考核方式。“由于气候变化,我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杰里·布朗说,“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地点就在加州。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我们正在加快步伐。”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新法案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