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丹麦首相访华力推可再生能源合作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4-09-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于本周带领经贸代表团访华,并在天津出席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期间会见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托宁-施密特此次访华旨在进一步推销能源、环保领域合作。

随访的丹麦环境大臣何思婷(Kirsten Brosbol)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中丹环保部门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丹麦企业在天津签署新的合作项目是此行最大的亮点。

9月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何思婷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丹麦王国环境部环境合作协定》。根据协定,双方将在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9月10日,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天津签署了一项丹麦企业与天津携手建立风力发电场的合作备忘录。

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丹麦维斯塔斯、诺和诺德、诺维信三家在津落户企业将携手建立一个装机规模为50MW的风力发电厂,生产出来的绿色能源主要满足诺维信、诺和诺德这两家企业的生产需要。

“目前中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分为几个层面,首先是经验分享,我们组织丹麦企业向中国政府和企业进行环保知识经验分享,此外我们与地方政府展开具体项目的合作项目。”何思婷表示。

据丹麦驻华使馆向本报透露,在经验分享层面,9月12日,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将与国资委主任张毅共同主持中国-丹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层会议,一系列中丹企业将进行有关环保科技领域的交流。

中丹地方合作的最新事例为四川成都与丹麦城市霍森斯的合作。2014年5月,两市在成都共同建立“中丹新能源环保研发应用中心”,该中心集新能源技术研发、转移及应用为一体,旨在为双方高等院校、产业园区、环保企业及科研机构搭建一个多方合作的长效服务平台。

何思婷向本报表示,在中丹两国的共同努力下,环保领域丹麦对华出口“在过去的两三年实现了翻倍增长”。2013年,两国间贸易总额超过了1070亿克朗(约合1230亿元人民币)。

出口并非中丹环保合作的唯一成果。2012年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希望中国企业去丹麦进行投资。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对丹投资额达4786万美元。而2013年底,该数字达到6891万美元。2013年中国对丹麦投资增长了164%;丹麦对华出口增长势头良好,在华投资企业也已达500家。

除去双边经贸外,中丹能源环保合作更是深入到第三国。8月19日,丹麦、中国、加纳、赞比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京签署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协议。

根据丹麦驻华使馆的新闻公报,本次合作由丹麦政府出资赞助,是中国和非洲之间首批三边南南合作项目之一,旨在确保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最适宜的方式满足加纳和赞比亚两国发展需求。技术转移项目将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离网型发电系统,为加、赞两国贫困农村地区居民提供能源,并吸引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在未来展开进一步合作。

丹麦政府提供了立项资金,并拿出2925万丹麦克朗(约合3216万元人民币)用于推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这两个非洲国家实施上述项目。

丹麦气候、能源与建筑大臣拉斯穆斯·赫维格·彼得森也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本报表示,中丹共同开拓在第三国的合作机会将成为双边合作又一新的发展方向。

分享到:

关键字:丹麦 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