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智利北上取经与美合建光伏电站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4-07-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30日,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巴切莱特2013年12月连任以来首次访美。会晤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下进行,奥巴马和巴切莱特首先互相肯定了两国世界杯中的优异表现,同时戏称巴切莱特是他爱戴的“第二个米歇尔”。

访问期间,双方强调,将继续深化既有的稳固和成熟关系,加强在能源、教育、科技和人民交往中的合作力度。巴切莱特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强化能源合作,双方不仅签署了能源合作备忘录,还在建设光伏电站、提高能效、推进核电安全利用等方面达成了一致。

能源短缺制约智利发展

南美不乏依靠能源发家致富的国家,其中以委内瑞拉和巴西为代表。而作为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甚至有望成为南美第一个发达国家的智利却不在此列。

智利是南美第5大能源消费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智利能源进口量高达70%。EIA数据显示,智利石油日进口量达30万桶,天然气年进口量在1300亿立方英尺左右。在智利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比50%,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14%、13%,水电占比6%。虽然水电占比较小,但却为国内提供1/3的能源产量。

过度依赖能源进口严重影响智利的经济发展,该国电价也是拉美最高的,在OECD内部也是。有预测显示,到2022年,智利能源需求量将翻倍,到2032年,将提高2倍。为此,巴切莱特政府正在启动一项多元化、可持续的能源战略,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发展水电、核电以及进口LNG上,同时增加太阳能和风电的使用量。

合建太阳能电站

巴彻莱特2009年7月第一次访美时,就在大力寻求与美能源合作。彼时,智利能源部和美国能源部签署协议,就推进非传统、可再生能源包括海洋能源等展开合作。另外,智利可再生能源中心将获得美国能源部的技术支持。

这一次,巴切莱特同样带着能源大单。6月27日,在两国首脑的见证下,美国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和世界银行集团的国际金融公司表示,将为智利光伏电站——Luz del Norte提供2.3亿美元和6000万美元的贷款,用于电站的开发、建设、投产和运营。

该电站位于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之间的阿塔卡马沙漠,装机达141兆瓦,总投资预计3.66亿美元,由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Luz del Norte将是智利实现能源多元化目标,即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20%的关键,也是“奥巴马国家出口倡议”(Obama’s 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3年6月至今,OPIC已经批准了6个智利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贷款担保,总价值高达9亿美元。这6个项目可以使每年碳排量减少210万吨,为两国创造数百个工作岗位。

美国的太阳能公司是拉美光伏业的主力军。6月10日,拉美目前最大的太阳能项目Amanecer Solar CAP正式投产,装机达100兆瓦,由美国Sun Edison公司开发建造。Sun Edison欧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区总裁Jose Perez表示,美国企业为智利能源多元化、削减电力成本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推进电力、能效、核电合作

拟从美进口LNG

除光伏合作,美国能源部与智利能源部还签署了一项双边能源合作协议、清洁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油气开发、电网政策与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等方面增进合作内容。

在电力方面,美国政府将为智利提供140万美元,旨在增加电力装机,其中包括促进地区电力一体化和制定电力市场法规等。双方还就建立拉美统一电网进行了进一步磋商。

另外,美国和智利将继续支持核电安全会议进程,承诺将国际核能安全指导原则作为国际法律。

更为重要的是,智利能源部长Pacheco于7月2日在休斯顿演讲时透露:“智利缓解能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选择就是进口美国LNG,美国是全球最大天然气出口国之一,智利对进口美国页岩气持积极态度。”

20世纪90年代,智利主要通过管道进口阿根廷的天然气,但随着阿根廷政策变动以及阿国内能源短缺,智利被迫增加从他国进口,目前智利的气源主要来自赤道几内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卡塔尔、也门,并由梅希约内斯港和金特罗港的LNG终端接收后运往国内。智利也与邻国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进行天然气贸易。

Pacheco 5月20日与美国能源部副部长Poneman进行了会晤,美方当时表示,准备于2015年开始正式对外出口LNG。因此,LNG极有可能成为促进美、智双边关系的一大产业。随着智利不断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经验,双方LNG合作潜力无限。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电站 智利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