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特斯拉推倒专利墙 是思想还是策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06-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市场上难分高低的时候,竞争者通常选择法庭,在专利上锱铢必较,例如三星和苹果。

 

自1474年的《威尼斯专利法例》开始,500多年过去,专利法权早已成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图腾之一。

 

6月12日,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特斯拉推倒自己的专利墙,向所有的企业开放特斯拉电动车的专利。

 

尘埃落定之前,许多人都在问:这是思想还是策略?!

 

伊隆·马斯克的理由

 

我们的都属于你们(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在特斯拉的官方博客上,伊隆·马斯克的公开信更像是一个新工业运动的宣言:“全球20亿辆汽车,每年以一亿辆的速度增长。领先的汽车公司许诺开发电动车,但却占它们销量的1%不到。何时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如果特斯拉技术能够帮助普及电动车,那么就让它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器吧。电动车企业,我们不是竞争对手,汽车生产企业才是我们共同的竞争者。我们相信,企业技术领先靠的不是专利保护,而是吸引勤勉善为的工程师。开放专利,它让特斯拉的地位更坚实!”

 

早在上世纪80年代,GNU和Linux开放源代码软件就推动IT行业的智慧共享运动。但是,在硬件生产领域,专利保护仍旧为每一家企业的竞争利器。

 

在汽车行业,除了1959年“沃尔沃”开放V形三点式安全带专利外,每一家企业对自己的技术专利都严加看管,并视之为核心竞争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斯拉的这一举措也间接凸显出传统汽车大厂在电动车发展上的缓慢作为。

 

专利是思想还是策略

 

专利原本为商人牟利、国王敛财的策略手段。去过意大利弗洛伦萨的人都不会错过它那雄伟的大教堂。1421年,威尼斯城邦第一个专利权就是授予大教堂的设计师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设计师因为为建设教堂所设计的运输船而获得专利。

 

此后,世界上各种专利法都被视为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例》的衍生注释。在英国,始于15世纪的亨利六世、国王或女王给发明者颁发一份加封了玉玺的“公开信”(Letters Patent),说明发明者可以拥有20年的垄断权益。到了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为敛财而颁发的专利权泛滥,引起全社会的公愤。1610年,詹姆斯一世不得不取消所有非创新性的专利权。

 

17世纪的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洛克把“专利权”当作自由思想权利的一部分。他的思想也影响了美国建国的国父麦迪逊等人。在《联邦党人文集》的第43篇,麦迪逊等把专利权和著作权当作美国制度的一部分,并将之列入美国宪法。

 

对于制度经济学家,专利权已经成为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思想组成。阿罗(Kenneth Arrow)在著名的“信息悖论”(Information Paradox)中说明,信息这东西,不讲不知道价值,讲了就自毁价值,所以必须有制度设计来保护和鼓励信息分享。

 

可是,看起来,伊隆·马斯克要颠覆的是这实行已久的商业策略和经济思想。

 

先进思想与策略力量

 

经历法国大革命后,雨果总结道:千军万马也难挡先进的思想。

 

在交通工具行业,面对层层叠叠的传统产业既得利益者,伊隆·马斯克无法迅速用技术的长矛攻破既有的商业堡垒。他必须创立更加具有社会感召力的先进商业意识形态,让消费者汹涌澎湃的意愿推动产业的大转型。

 

特斯拉、Space X、太阳城,炫目的新能源技术既是对传统技术的替代,更是汇聚消费者点点滴滴的社会意愿的魔棒。6月12日,特斯拉推倒的不仅是一堵专利墙,也开启了新能源工业的社会运动,它与社会主流消费者(X世代、Y世代)心心相印。

 

这就是思想的策略力量。

 

大约100年前,约翰·洛克菲勒到上海推销煤油的时候,人们还很难改变使用蜡烛照明的习惯。洛克菲勒便向客户赠送煤油灯,煤油这种新能源随即流行起来。

 

6月12日当日出版的《洛杉矶时报》提醒读者,伊隆·马斯克拥有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和最高效的太阳能发电设施,电动车普及之日便是新能源配件流行之时,特斯拉将成为专利开放的获益者。

 

当地球环境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既有思想,又有技术的“洛克菲勒”必将获得全球广泛的关注。反之,只有技术,没有社会思想的新能源企业很难获取持久的商业竞争力。

 

新能源的核心,不是技术,是新的社会生活与生产形态。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拉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