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美最大充电站供应商:亏损还很大 入行需谨慎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电动网 发布时间:2014-05-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动车未动,充电站先行。充电基础设施一向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先行军,在国内充电站建设大提速之际,美国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但美国最大充电站供应CarCharging的经验为人们提了个醒——充电站这一行,亏损还很大,入行需谨慎。

 

关于CarCharging

 

CarCharging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业务包括在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安装、维护和管理。在美国境内,CarCharging的充电站分布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马里兰,纽约和弗吉尼亚等州,和日产公司也有充电站合作项目。

 

扩张速度快 成美国最大充电桩供应商

 

虽然成立不足5年,但CarCharging的扩张速度却很十分快,以下这些数字就可以初见端倪。

 

CarCharging已经安装的充电站数量从157个增长至1.4万个,增长率高达8837%;电动汽车充电站服务费用纯收入由每年1.67万美元增长至32.8万美元;每月充电量由2492千瓦时增长至37.41万千瓦时;2012年CarCharging的年收入为25.8万美元,2013年已经增长至46.6万美元。

 

CarCharging在美国的迅速扩张与其2013年收购电动车充电公司Ecotality密切相关,Ecotality在破产前曾是美国第二大充电站供应商。而在此之前,CarCharging已经收购了350Green、Beam Charging和EVPass三家公司。

 

对此,CarCharging首席执行官Michael D. Farkas说,2013年对CarCharging来说很特别,由于收购了几家充电桩公司和Ecotality的Blink充电网络,因此CarCharging的充电设施范围、收入和来源都有所扩展。

 

与此同时,CarCharging还和日产汽车等公司有密切合作。为促进日产聆风的销售,日产公司推出了“No Charge to Charge”的促销活动,并在今年4月宣布扩大活动规模。日产向新购买或租用新聆风的车主免费发放EZ充电卡,他们可以通过CarCharging的Blink Network等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在两年内免费充电。

 

Michael D. Farkas说,2014年也将是CarCharging里程碑式的一年,日产的“No Charge to Charge”活动将为CarCharging已有的充电站带来更大收益。

 

迅速扩张难掩巨额亏损

 

一方面,CarCharging的充电站业务在迅速扩展,另一方面,却是无法忽视的巨额亏损。

 

2012年,CarCharging的年收入为25.8万美元,净亏损为530万美元,2013年,该公司的年收益虽然快速增长到46.6万美元,但其净亏损也迅速攀升至2400万美元。

 

CarCharging的2013年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2013年最大的一笔收益来自充电站服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达到33万美元和9万美元。

 

亏损项目中,最大一笔来自运营费用1656万美元,包括赔偿金、日常管理开支和其他运营费用。同时,342万美元的融资协议结算费用,以及250万美元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也是CarCharging上年度的较大开支。

 

警示:亏损还很大 入行需谨慎

 

作为目前美国最大的充电站供应商,CarCharging的巨额亏损让人们看到这家公司风光无限背后的另一番景象——业务范围虽广,亏损依旧很大。

 

这种财务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曾在被CarCharging收购的Ecotality等公司出现。Ecotality在申请破产前曾被业界视作美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最终仍由于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

 

除此之外,在大洋彼岸的以色列,着名的Better Place公司则因扩展规模太慢和电动汽车销量难以提升等原因以破产结束。这些曾经财大气粗的充电基础设施供应商的经验为人们提了个醒——充电站这一行,亏损还很大,入行需谨慎。

 

当然,与Ecotality和Better Place的充电站建设速度停滞不前不同的是,目前,CarCharging的充电站业务仍在有序展开。看起来有条不紊的充电站建设能否帮助CarCharging摆脱亏损的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