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德国的能源转型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历史将证明,这跨越40年的宏大乐篇,注定是既对比又融合,既昂扬奔放又婉转低回的协奏曲。
德国这个以机械工业闻名于世的国家,在能源发展问题上也有着眼全局、谋划长远的战略思维。2010年,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能源法案》,标志德国正式开启能源转型的漫漫征途。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部长菲利普·罗思乐博士曾撰文提及马可波罗亚洲探险之旅的勇气、信心和耐性。但能源转型不会是一个人的天涯羁旅,更像是一首跨越广阔历史时空的协奏曲。
“有升有降,高下相倾”,目标决定能源转型的主旋律。2010年9月颁布的《能源法案》勾勒出了德国升降有别、轮廓清晰的政策目标体系。一是排放要显著下降,与1990年相比,到205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要降低80%;二是能耗要大幅降低,与2008年相比,2050年电耗要降低25%;三是能效要大幅提高,与2005年相比,2050年交通领域终端能耗要下降约40%;四是到2050年,现在传统发电量占总发电量80%的情况将转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占总发电量的80%。
“律吕协奏,是谓和声”,能源转型需要多重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的协奏共鸣。2011年,德国联邦政府内阁、议会和参议院颁布了一揽子政策,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法律框架修正案》《加速电网扩建法》等6个法律及1个法规,内容涵盖电网扩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融资等方面。另一方面,为支撑能源体系的转型,还需要配备上必要的电网、电厂和蓄电技术。例如,投资灵活的新型燃气和燃煤电厂既可以填补全面弃核后的缺位发电量,又可以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上下浮动。为此,2022年前,德国拟新建此类电厂17吉瓦。同时,电网扩建也成为能源体系转型的核心支点,其目的不仅在于新建燃气和燃煤电厂接入和加强扩建超高压电网,更在于电网能友好接纳海上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并将电网的蓄能能力大幅扩充到2020年的13吉瓦。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能源转型必须与民众的感受和承受程度合拍。2013年9月底,德国汉堡以51%的支持率通过提议建立一家国有电力公司,重新将配电网国有化。这些电力反私有化事件并非单纯折射出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事件背后的主要诉求是降低电价。民众认为,私有化改革导致电价不断攀升,目前,德国几乎是欧洲电价最高的国家。其实,《能源法案》颁布前的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就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上升,并带来相关投资成本上涨。从中长期来看,由于能源转型不仅涉及发电,还涉及节能改造、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改造等诸多方面,成本上涨预期仍然存在。如何实现能源转型速度、强度、公众的可接受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同频共振,是德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快慢相宜,把握节奏”,能源转型需发挥能源监管的重要作用。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每个联邦州都设定各自扩建的目标和速度。至2020年,联邦政府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目标是35%,而巴登符腾州为38%,下萨克森州则为90%。进度不一有其合理性,因为各地转型的初始条件、能源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迥异,但也造成了转型局面复杂,这就需要发挥监管作用,协调速度,统筹进度,把握节奏。为此,联邦政府已通过名为“未来能源”的监察程序跟踪能源转型状况。
诚如蒙田所言,“世界的协奏曲,由相异的因素组成——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美妙的和刺耳的,尖锐的和平展的,活泼的和庄严的”。德国能源转型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历史将证明,这跨越40年的宏大乐篇,注定是由多个乐队参与、数件乐器演奏,既对比又融合,既昂扬奔放又婉转低回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