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1月15日,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应对全球变暖的内阁会议,决定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3.8%,这实际是2009年政府承诺的到2020年减排25%的目标的倒退,变为增排3.1%。日本政府称,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几乎所有核电站都停止运行,为保障电力供应,不得不大量使用火力发电,导致减排目标无法实现。
减核产生的后遗症还不仅如此。随着核电站的相继停运,日本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不断攀升,2012年,日本主力燃料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额超过6万亿日元(合58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5.4%,同时天然气进口价也不断飙升,2012年达到16.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历史最高值。天然气发电成本上升,导致电价蹿升,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随着最后一座仍在运营的核反应堆进行定期检查,日本进入“核电真空期”。虽然环保人士对“零核期”的到来欢欣鼓舞,但安倍政府早已明确表示,将重启核电站。6月14日,安倍政府通过最新版的《能源白皮书》,明确表示,取消2011年《能源白皮书》提到的2030年日本实现“零核电”的目标,日本缺乏天然气资源,必须走多元化的能源发展道路。
目前,北海道、关西、四国和九州等四大电力公司已向日本核能规制委员会提交了核电站安全审查申请,现在处于审查阶段。根据牛津大学能源研究院预测,如果日本重启核电,发电所需的LNG为4600万吨/年,比“零核电”状态下需求减少1000万吨/年。
除决定重启核电站外,安倍政府也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努力推动核电技术出口。10月29日,安倍晋三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举行会谈,双方就土耳其在其境内黑海沿岸的锡诺普建核电站一事达成一致,待建设方案在土耳其国会获得许可后,双方将签署正式合同,该项目也成为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斩获的首个核出口项目。锡诺普核电站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Atmea1堆型的核电项目,包括4个核电机组,预计建设成本会超过220亿美元,而据此前日本和土耳其缔结的核能协议规定,在今后土耳其的核电站建设项目中,日本核能企业都将参与其中。
此外,安倍上台以来,已先后与沙特、阿联酋、印度等国达成核电出口的初步协议,并与法国就共同推进核电技术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达成一致。在日本政府大力推销核电之余,日本企业也蓄势待发。据日本媒体称,东芝公司近期确定了最快年内通过子公司收购英国的核电公司的方针。
在外界看来风光无限的安倍晋三,也不得不面对国内民众的反对。日本在国内进行的有关核电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电力企业重启日本政府认为“安全性得到确认”的核电站,反对比例为54.3%,赞成比例为37.2%;对安倍着力推进的核技术出口,58.3%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仅有24%的受访者表示支持。由此可见,虽然福岛核事故已过去两年多,但日本国民对核电安全性仍有担心和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