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开放,同时输配分开
福岛事件尽管为导火索,但日本长期以来的电价高攀才是政府意欲改革的主要原因,因为早在福岛事件导致多家核电站关闭之前,日本的电费就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接近美国的两倍、韩国的三倍(据《金融时报》)。
根据日本产经省网站公布的信息,此次改革的目的有三个: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最大程度地压缩现有电价,让用户拥有更多选择、电力企业拥有更多跨区域扩张机会。为实现以上目标,方案共分三步:第一步,于2015年7月左右组建全国性的电网公司;第二步,于2016年左右实现发电和售电领域的自由竞争;第三步,于2018至2020年实现发电与输配电分离,并取消所有的电价管治。故此,日本各大电力公司发输配售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将被打破。
就在改革方案获批后,日本产经省也批准了两家电力公司——关西电力和九州电力的调价申请,其中关西电力的提价幅度最高——居民电价上浮9.75%。而东京电力公司已于去年将居民电价上调了8%。而据日本政府此前的测算,仅仅东京电力一家的调价,就会将日本经济指标“拉下”0.1%-0.2%。
降低电价或成奢望
日本的第一次大规模电力产业改革发生于1950年代,结果是产生了10个供电区域的私营电力公司。第二次发生于2005年左右,日本受到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的影响,也曾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独立发电商、逐步实行售电侧放开等,但实际推行的结果是居民用电并不在售电放开之列,而在放开之列的大用户(用电负荷为50千瓦以上的即为开放的大用户,占到日本电力需求的三分之二)中,也仅有2%最终选择更换供电公司,第二次改革收效甚微。
目前,日本允许“十大电力公司”之外的独立发电企业参与发电侧的竞争,但实际情况是,这些独立发电商基本采用煤炭和天然气发电,成本居高不下,与“十大电力公司”的发电厂竞争处于劣势。故此,将东京电力等十大公司的发电业务剥离,是此次电力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据《华尔街日报》采访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日本电力改革的目标“降低电价”可能无法实现,假如在福岛事件前进行改革,或许还有降价的可能,但核电关停导致的电力短缺情况下,降价成为一种奢望。
日本电改“三步走”
1、组建全国性电网公司(2015年)
2、发电与售电领域市场化(2016年)
3、发电与输配电分开(2018-2020年)
连锁反应:电费剧增令钢企压力山大
关西电力上调电价以后,日本电炉钢业界成本压力增加(每千瓦时上调2.72日元).尤其是以电炉业集中的关西区域代表的电炉钢产量占全日本1亿吨粗钢产量的约1/4。以合同制铁与东京制铁为代表的重点电炉钢厂电费成本年预计增加1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