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IMF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27日在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了这份最新报告,在IMF调查的176个国家中,多达159个国家对本国能源行业提供了各类补贴,这表明该问题已成为了全球性的议题。
报告指出,每年各国政府的能源补贴总额高达1.9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产出2.5%,占所有国家收入比重约8%。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国提供的能源补贴绝对值最高,分别为5020亿美元、2790亿美元和1160亿美元。而在北非、中东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能源补贴所占的比重最大,平均为国家收入的22%和国内GDP的8.5%。
IMF财政事务董事卡罗·科塔雷利在报告公布之后的电话会议中指出,“能源补贴规模庞大且有害。这些补贴导致了过度能源消费,消耗了本可以用在更具价值的公共部门的资源,相比穷人,补贴对富裕人群的好处更多”。
据了解,在对传统能源行业的补贴中,发达国家的各类补贴总计高达40%。政府补贴的形式包括低税收政策、政府预算支持等,向能源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补贴,从而使得能源企业没有将环保等因素纳入生产成本并以低于市场基准价格的方式生产能源,也使得消费者以低于市场基准价格的方式获取并使用能源。
这使得能源企业缺乏增加投资和改善服务质量的积极性,挤占政府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社会安全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会加大能源消耗,加剧城市污染、交通拥堵和温室效应。
IMF指出,倘若继续补贴将导致能源供应商的利润下降,使得它们很难吸引投资者。同时,这种补贴正在催生走私,甚至在发达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像加拿大人越境前往美国购买更廉价的汽油就是一个例证。
但报告同时指出,尝试取消补贴,并抑制能源价格上涨十分困难,通常会以失败告终。报告强调,“能源补贴改革缺乏公众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对政府是否有能力将节省下来的预算开支重新分配,以造福更广泛人群缺乏信心,此外还有对弱势群体可能因此不再受到保护的担忧。这种情况在石油出口国特别具有挑战性,补贴已被当地视作一种理所当然的分配机制,他们认为享受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好处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