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日本《现在商业》9月4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作者町田彻)对日本政府在“零核电”上的最新动向表达了警惕和不安。该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日本的舆论调查结果使得期望能够继续利用核电的日本政府计划落空,随后日本民主党政府好像突然转向以实现“零核电”为目标。然而日本民众尚不能就此掉以轻心,因为新的电力结构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利益诱导型政策来决定的,这增加了电力成本飙升的风险。
以前日本政府一直把“昂贵而且危险”的核能称为“便宜而且安全”的能源,并建设了“原子能村”,而现在好像又在把“昂贵而且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称为“绿色而且安心”的能源,要建设“可再生能源村”。这一点可以从政府的公开资料中看出端倪。
日本政府在夏天实施的舆论调查中关于核电在2030年电力构成中的占比有三个选项“0%”“15%”和“20%-25%”。这三个选项的出处事实上是政府发表的“不同方案下的2030年(即根据不同的核电占比,来估计2030年电力构成的具体情况)”。该材料给出了三个方案,然而三个方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核电占比削减的部分由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来填补。与之相对,化石燃料的占比却是逐渐减少或者基本持平。尤其是对于现在占比24%的煤电,三个方案都制定了降低占比的计划。
而在日本政府公布的“主要电力资源的发电成本”这一材料中显示,比较各种发电成本的上限值,到2030年煤电的成本最低,预计只有10.3日元/kWh。这表明虽然煤炭同液化天然气、石油等同样为依靠进口的资源,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煤炭的埋藏量非常丰富,而且可以保证长期低廉的价格。相比之下,风能、小型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发电成本则根据技术革新和投资动向的不同会有很大的波动,考虑到这些能源的成本较高(上限值为17.3-32.2日元),煤电在价格上的稳定性已经一目了然。
尽管煤电成本最低,但在“零核电”的电力构成方案中,煤电的占比还是从现在的24%下降到21%。表面上的理由是,煤炭在发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氮化物和煤尘等危害环境的物质,而且还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然而该文认为这并不能构成降低煤电占比的理由。因为煤电领域已经发生技术革新,拿煤电排放的硫化物来说,日本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里排放量已大幅降低,仅有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的1/17-1/15,德国、意大利的1/4。
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把蒸汽涡轮机的压力和燃烧温度等提高到接近极限的技术已经实用化,这些技术如果应用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削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相当于日本一国的排放量。
而且,把煤炭变成燃气、使其具有和液化天然气同等燃烧效率的技术也接近实用化的阶段。
以上这些技术不仅能使日本在降低国内电力成本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而且还可能成为日本的主要出口产品。为什么存在如此巨大优点的煤电日本政府不能提高其占比呢?该文认为,(煤电领域)缺乏强有力的游说势力。
同煤电相比,日本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则要积极得多。比如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从今年7月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部购买制度”,根据该制度,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的政府购买价分别为42日元/kWh、23.1日元/kWh、40.95日元/kWh,而且是持续购买20年。此外,装备有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企业还能从政府获得补助。
该文认为政府的收购价格大幅超过这些能源的发电成本,而这都增加到了电费上,增加了国民的负担。而且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安装这一两年就可以完成,长达20年的高价收购会使相关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降低发电成本的意欲下降。
而根本问题是,在以政策反映民意时,政治家、政府官员和利益集团结合为一体,制定出了和本来的初衷大相径庭的利益诱导型的政策。得利的是“可再生资源村”的官员和企业,其后果却被转嫁到了民众头上。
该文最后认为,在日本全民一片摆脱核电的呼声中,绝不能放松警惕,要密切、细致地关注事情的发展,以免产生和国民期待相违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