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阿根廷出台“能源国有化”政策 殃及中国企业

作者: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报》21日报道,由于对阿根廷石油行业政策的担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或暂停在当地的生产。中石化在2010年年底斥资24.5亿美元收购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子公司,目前是阿根廷的第四大油气生产商。但近来阿根廷不断出台“能源国有化”政策,中止对采油行业外资公司的优惠措施,并限制外资企业在阿根廷的运营权。报道称,中石化在当地的业务面临严重财务问题,日前要求阿政府支付逾期的补偿金1.84亿美元。

  今年2月,阿根廷取消了旨在鼓励碳氢化合物勘探、生产和提炼新投资的财政优惠政策。据《华尔街日报》22日报道,取消该政策后,阿根廷政府每年能减少20亿阿根廷比索(约合4.6亿美元)的支出,但这部分资金就需要石油公司承担,外资石油公司在阿运营成本陡增。对此,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指出,阿根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外国石油企业在阿根廷投资严重不足,外资油企将企业盈利转回国内而不是用于在阿根廷再投资。这种“空心化”政策造成了阿根廷油气产量不断下降,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燃料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因此,今年4月阿政府强行控股该国第一大石油企业YPF公司,加强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收回能源主权。

  调整后的阿根廷石油政策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在阿根廷开采的石油要满足阿根廷市场需要,外资石油企业的盈利必须用于在阿根廷的再投资以扩大生产。这就意味着进入阿根廷石油产业的外国投资丧失了经营自主权,将不得不受制于阿政府的产业政策。

  《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报》21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中石化集团要求阿根廷政府兑现逾期未付的1.84亿美元补偿金。该集团还表示,由于未能得到阿根廷政府的合理补偿,中石化当地业务已经面临财务问题。报道称,中石化向阿根廷政府官员表示,未来几周形势可能会急剧恶化,如果问题不能得到纠正,中石化可能难以向当地的服务提供商支付费用,也难以支付雇员的薪酬。

  近年来,阿根廷政府经济政策变动的随意性越来越强,资源领域的民族主义色彩愈加浓厚,导致大量外资撤退。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公布的报告,作为拉美第三大经济体的阿根廷去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仅占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4.7%。今年上半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率仅为2.5%,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分享到:

关键字:阿根廷 出台 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