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美国面对玉米危机 应叫停生物质燃料生产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8-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美国玉米作物正受到50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巨大破坏,使国际粮食总体供应情况受到了重大影响。

    当前形势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发达的农业体系也无法摆脱天气无常的影响,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市场供给和价格波动,还会波及国际市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现象更使情况雪上加霜。

    人们原本预料,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打破历史最高纪录。事实证明这种观点过于乐观了。根据联邦法令,歉收的玉米中,相当大一部分将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因而进入粮食和饲料市场的玉米就更少了。

    近期玉米价格已经超过了2008年和2011年的峰值,单是7月份就上涨了23%。而小麦价格则追随玉米价格上涨。美国畜牧业已经感受到了价格上涨的冲击。

    媒体已经开始谈论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这一点都不令人惊讶。是否会发生粮食危机不仅取决于旱情持续时间有多长、对农作物的伤害有多大,也取决于其影响向其他市场扩散的程度,以及是否会有后续供给冲击、各国如何应对价格波动。

    2007-08年,各国政府的反应无序混乱,这往往加剧了国际价格上涨,其效果如同实施出口限制措施一样。但这些措施通常会引发抢购和囤积行为,达不到有效稳定国内价格的目标。

    考虑到上述种种,政府应该谨慎行事,尤其是高价并不一定产生负面效果。未来几个月,只有生产者价格足够诱人,才能吸引人们扩大种植——这是目前亟需的——尤其是在南半球。

    我们将呼吁一些国家的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当前局势对最穷消费者的冲击,例如以补贴价格定向分配粮食,增加对根茎、块茎和豆类等非大宗商品类作物的依赖,以及帮助小规模种植者取得更优质的种子和其他基本的投入品。从长远来看,应当采取增加当地产量、提高自给自足水平的策略。

    幸运的是,2012年大米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但米价也可能因为其他谷类价格的上涨而走高。2007-08年,大米市场并不短缺,但价格却出现大幅上涨。透明度不高、进口国与出口国未经协调的单边行动,以及媒体的报道,都产生了催生恐慌的效果。

    随着全球谷物价格攀升,粮食、饲料和燃料行业对玉米、糖和油籽等作物的争夺可能升级。暂时停止关于生物燃料的法令或者降低其执行力度,是缓解部分紧张的一个办法。目前,2012年美国这一可再生能源的产量据报道已达到152亿加仑,消耗的玉米约为1.219亿吨,占到美国玉米总产量的40%。立即暂停执行上述联邦法令,将为市场提供一定的喘息空间,让更多的玉米流向粮食和饲料用途。

    在经受了美国旱情的影响之后,全球市场已无力再承受供应方面任何的进一步冲击。尽管当前形势不确定,而且如果恶劣的天气状况持续的话,形势可能还会恶化,但目前尚未出现危机。与2007-08年相比,目前各国与联合国(UN)更有把握应对高粮价,这是因为联合国启动了能够促进各国政策反应协调水平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然而,风险仍然很高,在应对当前局势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也可能酿成危机。至关重要的是,无论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任何单方面的政策反应都应避免加剧局势的不稳定。
 

分享到:

关键字:美国 面对 玉米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