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改主要包括分离发配电业务、结束电力行业的区域垄断、配电自由化以及重新审议电价征收标准。今年2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有关部门已对这些问题进行商讨,预计草案将在今年夏季出台。目前日本有包括北海道电力公司、东北电力公司、东京电力公司、中国电力公司、北陆电力公司、中部电力公司、关西电力公司、四国电力公司、九州电力公司、冲绳电力公司等在内的10家私营电力公司,区域电力供应相对独立,各自垂直垄断。
日本这些电力改革措施最终能否实施,目前还不确定。因为过去60年的经验表明,即使日本全国历经各种改革,日本电力行业也不一定能将改革进行到底,其中存在各种阻力。例如,电力改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将发配电业务分离,目前这两种业务都由日本各大电力公司垄断。由于触及众多利益集团、电力区域化模式根深蒂固等多种原因,日本政府的电力改革计划还远没有达到所有权分离的程度。最终结果可能是功能性分离。在这种政策下,独立的系统运营商接管供电和输电业务。电网所有权仍将归各区域电力公司所有。这根本就不足以削弱日本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
相较对电力行业所有权进行彻底分离,目前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众多官员更支持功能性分离。因为他们认为剥离输电资产不仅将侵害电力公司的财产权,同时也将引发股东诉讼。由于日本政府用不少税款为福岛核危机善后,日本政府要求获得东京电力公司至少2/3的表决权。
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自民党目前有意将东京电力公司国有化,一旦国有化,所有权分离就不会引起法律纠纷。自民党希望能在推动所有权分离问题上赢得更多支持。
日本电力行业自然不愿看到这种结果。东京电力公司总裁西泽明训表示,最有效的资本投资只能从私企获得。日本关西电力公司总裁八木诚称,如果私企提供电力,用户将更为受益。另外,东京电力公司坚称,政府的表决权比重应限制在1/3内。有分析称,如果日本政府就此对东京电力公司低头,那么发配电分离,或大规模重组东京电力公司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由于考虑到持续抵制政府改革的负面影响,日本多家电力公司已基本同意对居民用电实现完全自由化。对此,不少人憧憬未来电价将更便宜,因为电力市场自由化将促进竞争。事实上,这种逻辑在日本并不靠谱,因为在没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自由化意味着电力公司可以随意提高电价。
对于非居民用电,从表象看也可认为实现了自由化。因为独立发电厂可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但是老牌电力企业终归是最后赢家。独立发电厂的市场份额远不及10%,这意味着他们远不够与老牌电力企业抗衡,更不用说竞争了。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使用输电线,独立发电厂必须向老牌电力企业支付高额费用。这就是说,除非彻底分离所有权,不然日本电力行业任何所谓的自由化方案都将无济于事。
近来化石燃料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削弱了独立发电厂的优势,因为他们没有核反应堆,只能依靠热电厂。当然,也有人认为,独立发电厂完全可以和老牌电力企业抗衡,因为后者目前无法依靠核电站。事实上,日本大多数核电站都已停运。但是,在压力测试后,日本已有尽早恢复核电站运营的迹象。在福岛核危机后,日本第一座重启的核电站或将饱受批评,但是随着第一座核电站的重启,随后将有更多核电站跟进。
日本政府已经决定重组核工业安全局,除了将之从经济产业省划归到环保省外,还打算将其更名为核监管局。但是,这对核电监管程序不会有大变化,因为核监管局的多数员工将来自经济产业省。日本政府决心将核电站的寿命控制在40年,由于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延长使用,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控制核电站寿命的决定形同虚设。
在此情况下,消费者避免电价上涨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已有的老牌电力公司中推行竞争。但是,各区域电力公司根本不愿意跑到别人的地盘上抢生意。
福岛核危机后,东京电力公司遭受了多方压力,同时,由于一再拖延,老生常谈的电力行业改革也饱受诟病。然而,日本电力行业并没有正视这种压力,而是想方设法来保护自身利益。现在可能是日本对全国电力行业进行彻底重组的最后一次机会。这种希望转瞬即逝,理应抓紧。
(来源:《日本时报》,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