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国际石油巨头 :未来30年电动汽车难成气候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2-0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前电动汽车在全球方兴未艾,但英国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近期发布数据称,在未来20至30年,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总量的比例将仅为4%-5%,而一些国家却将该阶段的目标定为电动车的市场份额需达到60%。
 
  路透社表示,石油公司的预测存在片面性,但如果该结论被广泛接受,可能会引发政策变动,各国或将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事实上,石油企业在石油生产和提炼方面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的长期投资,一旦预测失误,这些投资将血本无归。如果技术上取得突破,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电动汽车将取得成本和性能优势,而本次预测并没有将此考虑在内。
 
  在近期发布的《2030年能源展望》里,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仅占全球乘用车和商用车总量的4%。该公司认为,石油仍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交通燃料, 87%的交通燃料仍以石油为基础,而剩余的份额则来自生物燃料、天然气和电力。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认为,相较于普通汽车,电动汽车的成本仍然较高,这意味着在2030年之前电动车的数量很难有较大增长。在其《2040年能源展望》里,该公司认为,到2040年,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将仅占全球汽车总量的5%。
 
  然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预测较为乐观,该公司表示,电动汽车的份额将增长到40%,但要等到2050年。路透社表示,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数字,也许是针对电动汽车的最详细的长期预测,它将指导企业如何分配年度投资预算。由于预计石油将持续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石油和壳牌公司近些年在太阳能、氢能和风能领域有所收缩,埃克森美孚仍旧不愿意涉足可再生能源投资。由于美国和欧洲的法律规定,交通燃料中必须混入生物燃料,因此石油公司主要关注生物燃料的生产与混合,但他们同时也认识到,全世界交通运输业对于石油的依赖正逐渐减小。
 
  尽管中国和印度的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但埃克森美孚预计,由于平均燃油效率的提高,“全球对于私人汽车燃料的需求很快将达到峰值”。英国石油指出,到2030年,内燃机的效率将提高一倍,届时道路上约有三分之一的车辆为混合动力汽车,同时由于生物燃料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对于石油的整体需求将在21世纪20年代中期趋于平稳。
 
  路透社表示,由于美国将执行更为严格的燃油经济性标准,欧洲立法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一些发达国家取消石油补贴,交通运输业对于石油依赖减小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然而,环保团体则对石油公司的预测表示怀疑。比利时交通与环境组织负责人乔斯●丁斯(Jos Dings)表示,埃克森美孚理所当然会认为电动汽车难成气候,但事实上,汽油和柴油的前景才真正堪忧。
 
  尽管如此,环保人士也担心,如果政府在提高汽车能效方面止步不前,放宽汽车废气减排目标,这将推迟交通运输业的“电动化”进程。而与石油巨头们对电动汽车的悲观不同,许多国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准备在道路上部署500万辆电动汽车;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委员会认为,到2020年,电动汽车占澳洲新汽车销量的比例为20%,2030年将达到45%;英国政府顾问气候委员会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在英国新汽车和货车中的比例将达到60%;新西兰则希望电动汽车的比例在2040年能达到60%。
 
  相比而言,美国的目标则较为保守。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到2015年将发展100万辆电动汽车,该数量不足全美汽车总量的0.5%。
 
  美国能源信息署日前发布的《2012年度能源展望》指出,到2030年,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占全美汽车总量的比例将仅为1.3%。此外,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还担心,在2035年之前,电动汽车单次充电的行驶里程不会超过300公里。
 
  近几年来,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各种电动汽车,但事实上,在汽车行业的高管中,持乐观态度的并不多。日前针对汽车行业高管所做的调查表明,高管们普遍认为,在2025年之前,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例仅为6%-10%,虽然高于石油公司的预计数字,但并没有实质差别。汽车制造商对电动车的热情可能会下降。
分享到:

关键字:国际石油 巨头 未来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