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一辆使用地下无线充电的日产凌风电动车出现在谷歌山景城总部的时候,会引起如此多关注的原因。多年来谷歌一直在进行“未来汽车”的各种尝试,从倍受关注的“无人驾驶汽车”,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项目——在谷歌的设想中,理想的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应该抛弃目前必不可少的充电桩、电源插座,甚至电线,取而代之的是隐藏在地下的电源和变压器,装有感应装置的充电汽车只需接近充电区域,就可以对车辆进行充电了。
和谷歌英雄所见略同,2011年底,戴姆勒和德国康达科提-温弗勒公司也试验了一种类似的感应充电设备——充电设备隐藏在停车位之下,当汽车在停车位上停放时,即可触发充电装置。
谷歌和戴姆勒公司将电磁感应充电设备埋在停车位之下的设计方案,来自一个名为“EffizienzhausPlus mit Elektromobilitat”的计划,它的最大亮点就是 “充电不要电线”——通过在私人住宅的停车位(或是公共停产场)下放置充电线圈,利用汽车内部的充电感应装置与其配合,达到为电动车充电的目的。在这样的技术手段下,充电效率达到了90%,将电力充满所需的时间也大为减少,只需要一至两个小时,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相去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