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3D结构带来电池设计新转折

作者: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发布时间:2011-10-13 浏览:
双连续电极结构具有很小的互连接,锂离子可以快速移动,薄膜状活性物质可以迅速扩散动力,而金属框架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双连续电池电极:a) 图示电池包含双连续阴极。 b) 图示电池电极的四个原电阻。c) 双连续电极制造工艺。来源:伊利诺伊大学

    电池寿命和行驶里程是讨论中常提及的两个词,说明电动汽车为什么还没有走向主流应用。司机仍然觉得棘手的是,想要进行长途旅行,所用电池只能行驶很少几英里,然后又没有时间找地方充电。电池研究的新进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

伊利诺伊大学乌尔班那-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研究人员正在训练观察力,因为他们正在做的研究,可能会影响电池设计。

保罗•布劳恩(Paul Braun)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他携手研究生余新迪(Xindi Yu)和博士后研究员张惠刚(Huigang Zhang),设计出一种3-D纳米结构的电池阴极。结果是,这种电池可以迅速充放电,而不影响能源存储容量。进而谈到车,这就意味着,这种电池充好电,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就像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一样。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快速充电和放电技术,不会减少电池容量。

布劳恩说,司机如果五分钟就可以充好电,那就会认为去充电也一样,就像他们看待内燃机一样。“你就会开到一个充电站,充上电。”

这种电池看起来就像一块普通电池,但不同之处在里面。布劳恩和他的小组用薄膜包裹3-D结构,取得了高容量和大电流。电池电极充放电只需几秒钟,比同等散装电极快10至100倍,它们在演示中就是这样,但是,可正常用于现有设备。除了用于车辆,这种快速充电电池设计也可用于医疗设备,激光和军事领域。

伊利诺伊大学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工艺:他们首先是涂抹一个表面,采用的是微型小球,然后把它们紧紧塞进一种晶格结构。小球之间和周围的空间充满金属。熔化这些小球,就会形成一种海绵状3-D框架。下一步是电解抛光,这个过程是要蚀刻掉这一框架的表面,放大孔穴,制成开放框架。这一框架就被涂上一种薄膜状活性材料。

“结果是一种双连续电极结构,具有很小的互连接,这样,锂离子可以快速移动;薄膜状活性物质,使扩散动力可以很迅速;而金属框架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个小组演示的,既有镍氢电池(NiMH)也有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但布劳恩说,任何电池材料,只要可以沉积在金属框架上,就可以使用。

因此,布劳恩的研究不是集中推进任何特定的电池产品。他说:“这不涉及一种非常具体的电池类型,但是,它更是一种新范式,就是研究电池时,要从三个维度提高性能。”这项工作的资金来自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和能源部。

今年早些时候,他们的论文《三维双连续超快充放电散装电池电极》(Three-dimensional bicontinuous ultrafast-charge and -discharge bulk battery electrodes)刊登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分享到:

关键字: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