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新加坡国大世界首创 塑料垃圾袋变电池

作者: 来源:联合早报 发布时间:2011-10-01 浏览:

  一公斤的塑料垃圾袋,能转化成一公斤的电池。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景,而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的精心研究成果。

  国大纳米科学与纳米科技项目高级研究员谢贤宁博士(44岁)率领的团队在用了一年半时间,研发世界首个高效储能膜(high performance energy storage membrane),把塑料改装成电池。

  研发如纸一样薄的电池并不稀奇,但使用塑料来制成能储能导电的电池,相信是世界首创。

  谢贤宁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塑料在经过化学加工后,可以储存电能并导电。

  他昨天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当时就马上搁置我当时的研究,全面投入这项研究计划上。偶然的发现,如果不把握好,会稍纵即逝。”

  从溶解塑料,到添加化学物质,再制成储能膜只需要一天半。只要把储能膜夹在两片导电金属,充电后就可以释放电能。

  仅有0.01公分的储能膜能储存每小时10瓦的电能。此外,储能膜可以进行至少5000次的充电,这是可充电池的五倍。

谢贤宁手中所握着的储能膜原料来自废弃的塑料袋。只要配上导电金属片,它就能成为一个环保高效电池。(邝启聪摄)

  谢贤宁透露,他已经同国家环境局联系,讨论该如何把收集到的塑料袋运往实验室,进行储能膜的制作。

  他说,用焚烧炉把塑料袋烧毁会从造成空气污染,若把塑料转化成电池,则可减少污染,让废物再循环。

  储能膜虽然已经研发而成,但要把它推上市面,仍有距离。谢贤宁指出,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探讨该如何加强储能膜保存电流的能力,减低电能流失量。

  此外,要如何把储能膜组成可以方便使用的电池单位是另一大挑战。谢贤宁估计仍需要约一年的时间来调解,储能膜才能推到市面上去。

  目前,储能膜已经引起一些研究机构和创业资本家的注意。

  谢贤宁已经获得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Singapore-MIT Alliance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和国立研究基金会30万元的拨款。

  来自美国、德国和香港的创业资本家也正在探讨如何把这项研究成果商业化。

  英国知名科学学报《自然》(Nature)8月也在网站上,介绍谢贤宁的储能膜研究项目。

  谢贤宁说:“希望能尽早研发成功,帮助大家节能又环保。”

另请关注中国储能网对此的第一时间报道:全球第一种储能膜诞生 超低成本超高能效

分享到:

关键字:新加坡 大世界 首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