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能源合作主导意俄首脑会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8-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23日,意大利总理蒙蒂高调访俄,尽管两国领袖有不少重要政治议题需要碰头,但以能源为核心的经济合作却成了优先话题。进入21世纪以来,本已温热的意俄关系不断升华,蒙蒂任内的首次访俄进一步巩固了两国既有的良好关系,从北极开发到“南溪”天然气管道,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
 
  传统友谊火热延续 
 
  23日抵达莫斯科的蒙蒂首先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谈,并与后者共同见证了两国企业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内容涉及能源、融资、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
 
  其中一份协议吸引了俄罗斯舆论的关注,即意大利建筑公司Rizzani de Eccher与俄方签署的一项在麻烦不断的北高加索地区建设休闲中心的协议。俄罗斯主流商业报纸《公报》称,意大利有勇气接下这个俄罗斯领导人高度重视但又充满风险的项目,足以显示出两国亲密无间的关系。
 
  结束与梅德韦杰夫的会谈后,蒙蒂随即前往索契与俄总统普京会面。英国《金融时报》说,与欧洲领导人不同,普京在贝卢斯科尼下台后仍与其保持着亲密的私人友谊,现在他将这种对朋友的忠诚延续到了两国的能源合作之上。
 
  会谈期间,普京盛赞了两国的亲密关系,称俄罗斯和意大利长期建立的友好关系“从未受到世界形势变化的影响”,蒙蒂则表示它将继续寻求与俄罗斯建立更为牢固的经济联系,“这将是意大利对抗欧债危机的一剂良方”。
 
  在欧盟国家中,意大利是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2011年,意俄两国的贸易总额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仍逆市增长22.6%,达到459亿美元,在意大利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占到了45%。两国紧密的能源联系可见一斑。
 
  与大部分欧洲国家不同,意大利与俄罗斯近百年来始终保持着良好关系,甚至是在互为敌手的二战时期,意大利士兵对待苏联人的态度也要比纳粹德国好很多。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还曾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苏联陶里亚蒂市建立了汽车组装工厂,而这座城市的命名正是为了纪念当时的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Togliatti),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意大利的共产党规模一度成为西方国家之最,总数超过200万。    
 
  进入21世纪,得益于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坚定的“亲俄”政策,两国的关系持续升温,这位与普京私交甚笃的意大利领袖全方位深化了意俄的经济联系,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到包括民航在内的领域。如今意大利已成为俄罗斯人最热衷的旅游目的国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俄罗斯学生前往意大利学习艺术和音乐。
 
  北极开发板上钉钉
 
  除了传统的油气进出口贸易,俄罗斯和意大利还长期保持着上游的合作,在北极这样的战略区块,俄罗斯也没有忘记它的欧洲伙伴。
 
  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Eni)23日发布声明称,公司在蒙蒂访俄期间已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就北极开发融资达成新协议。
 
  按照协议,埃尼同意为巴伦支海的2个油气区块和黑海的1个区块的前期开发买单,同时向Rosneft支付后者此前开发这3个区块时投入的资金,总额在10亿美元左右。这笔投资将在项目产油后返还埃尼,但如果3个项目开发失败,埃尼将自行承担所有损失。
 
  据俄方估算,巴伦支海的2个区块拥有158亿桶原油和1.9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另一个位于黑海的区块拥有107亿桶原油储量。
 
  近些年,随着北极冰盖不断融化,环北极圈国家纷纷加快了进军北极的脚步,俄罗斯也不例外。在此之前,克里姆林宫曾提出到2040年实现40%石油产量来自北极的目标,融资将是决定俄罗斯北极战略成败的关键一环。
 
  Rosneft总裁谢钦在6月底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曾表示,全面开发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油气资源的费用最高可达4000亿美元,“与航天项目的开销不相上下”。
 
  为了缓解融资压力,莫斯科决定退后一步,同国际石油公司展开合作。
 
  4月12日,普京在赢得总统选举6周后即宣布了国际石油公司盼望已久的海上石油开发税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今后15年内,免除包括北极大陆架在内的海上油气开发出口税,同时削减采矿税和增值税,这对于外资削减成本至关重要,极大地调动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参与热情。 
 
  除了埃尼,Rosneft近期还分别与埃克森美孚及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签署了北极开发协议,这3份协议均要求外资独立承担前期开发费用,虽然条件苛刻,但北极的海量油气储量还是让各大国际石油公司趋之若鹜。
 
  南溪项目提前启动
 
  在蒙蒂启程访俄的前一周,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部长巴塞拉曾先行飞赴俄罗斯,与俄能源部长、交通部长等政府高层进行了会晤。
 
  除了为蒙蒂的出访打前哨,巴拉塞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与俄方商讨加速“南溪”(South Stream)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
 
  “南溪”由俄气和埃尼公司于2007年共同发起,这条全长9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旨在绕过乌克兰等中转国,将俄罗斯天然气经黑海直接输往南欧。俄气和埃尼在这个总投资182.5亿美元的大型输气项目中分别持有50%和20%的股权,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Wintershall)和法国电力(EDF)平分余下的30%股权。
 
  按照计划,“南溪”将于2015年投产运营,设计年输气量达630亿立方米,相当于俄罗斯当前输欧天然气总量的35%。
 
  “南溪”与欧盟酝酿中的“纳布科”管道项目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项目前景明显优于后者。作为纳欧盟“南方天然气走廊”的旗舰项目,“纳布科”试图摆脱俄罗斯,将里海天然气经土耳其送至欧盟国家。
 
  两个管道项目在气源和路线上高度重合,但“南溪”的进度大幅领先“纳布科”,后者至今仍未落实气源,融资、跨国建设许可等技术性难题更是无一解决,而气源无忧的“南溪”已于去年底落实了所有途经国家的建设许可问题,唯一的障碍只剩融资,但现在看来这已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俄罗斯政府23日确认,11月将确定整个项目的最终投资方案,而“南溪”西伯利亚段工程建设将于年底前启动,而不是之前盛传的2013年初。
 
  普京强调,“南溪”对于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要,这个项目也得到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支持。蒙蒂对普京的表态表示了认可,称“南溪”对意大利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项目。
 
  “南溪”的快速推进映射出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欲拒还迎的矛盾心态。
 
  目前俄气在欧洲天然气市场占据着绝对主动,2011年这家俄罗斯天然气巨擘向欧洲大陆输送了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欧盟全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0%。
 
  随着欧洲的核电政策因德国弃核而变得模糊,业界认为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度至少还将持续30年。
 
  但俄欧间这种曾经牢固无比的供需关系也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北美页岩气的井喷式发展,俄罗斯也感受到了不曾有过的竞争压力,为此俄气近段时间已被迫下调了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价,以继续维持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 合作 主导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