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美欧日:把新能源技术与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2-05-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美、日、欧等在注重提高传统能源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均把新能源技术与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希望尽快形成新增长点以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此外,以电动汽车为龙兴的电动机械的研发,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先进能源文化日益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热点。
 
    可再生能源
 
    目前来看,受控核聚变技术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且很难预计何时取得重大突破。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延缓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
 
    一、提高传统能源能效。据国际能源署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发电量中近69%来自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占近18%,核电占14%。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高,技术较复杂,加上核电发展受阻,传统能源发电仍是能源供应主要途径。在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呼声下,提高传统能源的发电效率是今后各国努力的方向。
 
    二、发展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的优点是清洁、安全、储量丰富,基本可以满足需要,目前的不足是成本高昂。德国政府2011年5月30日宣布,将于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厂,这项决定使德国成为首个放弃核能的主要工业大国。德国之所以敢于放弃核能,很重要的原因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基本可以满足其需要。德国不仅能够负担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昂成本,而且通过产业化和技术的发展可大大降低成本。据德国风能协会发布的研究结果,在德国陆地上全力发展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德国电力需求的65%。
 
    三、推广智能能源。智能能源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传感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合理安排能源生产、输送和使用等环节的新技术,利用它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智能能源技术中,智能电网技术已获初步进展。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广泛使用智能电网技术每年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每年原油产量的约10%。
 
    电动汽车研发
 
    无论是核能,还是可再生能源,都要转变成电能才能投入大规模应用。可以预见,未来靠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直接提供动力的机会越来越少,电能将成为最直接应用的主要能源,因此,电动机取代内燃机是大势所趋,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应用的关键环节。
 
    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噪声低、能效高、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目前,制约电动汽车的瓶颈是储电系统,即电池的储存量小、成本高,使得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行驶里程与内燃机汽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较高的成本也使电动汽车推广困难。不过,随着科技进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作为电动机械的代表,电动汽车对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要实现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必须加强对高性能低成本的储电系统研发,以及电动机、速度控制、传动、行驶、转向、制动等系统研发。对于工业用电动汽车,如电动叉车等,还要研发出为完成作业而专门设置的工作系统,比如电动叉车的起升装置、门架和货叉等。电动汽车的这些技术取得突破后,可以应用到其他产业中。比如,欧盟把机器人作为未来重大技术及产业之一,研发机器人时就可以使用很多电动汽车的技术。
 
    有鉴于此,世界各国加大了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和国际合作,日本、德国、美国和我国等在这一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2011年11月17日,欧盟、美国和日本一致同意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并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框架下密切合作,促进全球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协调一致。欧盟委员会指出,目前全球电动汽车产量较低,欧美日三方达成上述协议,有利于加快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降低电动汽车制造成本。
 
    先进的能源文化
 
    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除了促进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之外,还要构建先进的能源文化。记者从2011年欧洲可持续能源周上了解到,能源文化是指大到一个国家甚至国际社会,小到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机构、一个社区或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与能源有关的所有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先进的能源文化对于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从目前国际上应对能源危机的举措来看,先进的能源文化应包括能源为本、科技引领、人人共享、节能减排的基本理念。
 
    能源为本,是指要认识到能源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保护环境的根本意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月16日在欧盟“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峰会”主旨讲话中对此进行了强调。联合国把2012年设立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国际年”,旨在提高对可持续能源、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
 
    科技引领,即依靠科技创新彻底解决能源危机。目前,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采取的应对能源危机的根本措施都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
 
    人人共享,指努力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计划的目标:到2030年确保全球普及现代能源服务,将提高能效的速度加快一倍,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一倍。
 
    节能减排,需要每个人以实际行动落实。据2011年欧洲可持续能源周提供的资料,戒除所有的不良能源消费习惯可以节能37.5%,仅仅让家庭成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节能知识,一个家庭就可以节能9%。
 
    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对于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以及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都具有重大意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之一,美、欧、日等均将其作为战略技术与产业。可以预见,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甚至航天技术等结合,同时融入先进的绿色文化,形成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技术、产业和文化群,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实现生产力的一次新飞跃。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