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Bogdan在中国不开车,但他打网约车经常会坐到电动汽车。
他对中国的电动化推进信心满满。
这种自信也延伸到他所在的企业,作为德尔福科技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电子电气化董事总经理,他的整个团队都非常看好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带来的机会。
“我们始终认为中国是电动化汽车发展的第一市场。”在2019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期间,Bogdan Bereanda(博格丹·贝瑞安达)在高工电动车表示,
基于这种判断,三年前,德尔福科技将全球电子电气化总部落地到上海,紧随其后,其研发中心、生产制造工厂也都在中国按下了快进键。用Bogdan的话说,德尔福打算通过更为本土化的策略扎根中国市场,并希冀以中国市场为基础来撬动全球电动化业务。
高工电动车获悉,截至目前,德尔福科技的电动化相关产品包括了电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功率模块、逆变器、转换器、电池包等产品。
多元化产品背后靠的是技术驱动,Bogdan认为,汽车电气化技术多样,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技术是关键,新技术的投入尽管短期内不会带来回报,但会让企业在新赛道带来先发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德尔福在业内首次推出800V碳化硅逆变器,相较400V充电系统,该产品可以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缩短一半。成为全球首家实现800V碳化硅逆变器量产的企业。
针对中国的电动化进程、电动化过程中供应链的变化、德尔福的本土化布局和电动化战略等核心话题,近日,高工电动车与德尔福科技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电子电气化董事总经理Bogdan Bereanda在南京进行了深度对话。
德尔福科技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电子电气化董事总经理Bogdan Bereanda
德尔福的研判是,汽车新四化变革势不可挡,零部件供应商面临诸多挑战,要想打赢电气化这场硬仗,需要不断改进运营效率,做好成本把控,整合组织架构,拥抱新技术,并缩短研发周期。与此同时,产业的变革也将发生合作模式的变化,零部件企业要在合作模式上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应对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电动化“押注”中国
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一致共识,相关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生产45%的汽车将实现电气化,每年销售的电气化汽车将达到约4600万辆,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升57%(每年大约6200万辆)。
而在这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既是推进速度最快,也是市场规模最大的市场。也正是看到这点,德尔福将电动化重心投向了中国。
2017年底,德尔福汽车公司正式拆分为Aptiv和德尔福科技两家公司,Aptiv公司主要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德尔福科技专注于通过内燃技术、软件和控制、以及电气化来为汽车提供更加先进的推进系统。
而在此之前,德尔福科技就已经设立了电子电气化部门,并将该事业部总部选择在了上海,Bogdan向高工电动车介绍,德尔福始终认为中国是电动化汽车发展的一个第一市场,并希望能够通过本土化发展推动中国市场,目前,其电子电气化事业部的整个决策层全部在上海办公。
同时,德尔福也在本土化的工程研发上先行一步,是外资零部件企业中唯一一家100%在本土开发研发电气化产品的企业,目前,德尔福在上海和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有超过250名工程研发队伍做本土化的DC/DC等电子电气化产品开发。同时,中国研发团队不仅服务于中国,还服务于全球其他地区的车企。
此外,德尔福本土化的生产也在同步进行,其位于苏州的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投产,该基地投资 8000 万美元、占地 17000 多平方米,目前投产的产品包括组合式逆变器和直流/直流转换器,Bogdan向高工电动车介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该基地还在做进一步扩产。
Bogdan还介绍,本土化的战略还包括在国内的产品研发中与国际和国内领先的供应商一同协作,以此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供应链变革下的“大浪淘沙”
智能电动化时代,整个供应链的合作方式与传统燃油车时代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整零关系,还是车企之间的关系都在进行重构。
Bogdan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他坦言,德尔福在于车企的合作中,正在呈现多元化的形态,“有的时候主机厂选择其提供部分产品,有的时候选择让供应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还有的时候会直接跳过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进行合作。”
对于这种变化,德尔福的应对策略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保持自身盈利模式的情况下接受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
Bogdan认为,电动化目前还处于早期技术和产品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这也就决定了目前的合作模式会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但从长远来看,行业的大范围整合将会在所难免,这这个过程中,很多中小零部件企业将面临淘汰,而只有在技术和产品上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才能避免被对手吃掉。
在电动化的竞逐中,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正在逐步成长为德尔福在内的传统零部件巨头。
不可忽视的对手。
Bogdan的感受是,在向电动化转向的过程中,中国零部件企业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雄心壮志,同时,在速度和灵活性上也值得国外企业借鉴。
“如何保持江湖地位,就是不断强化在技术产品上的创新,这才能让我们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动荡中保持不败之地。”
Tier1的电动化降本选择
如何与燃油车平价,是电动化推进中面临的最直接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如何配合整车企业进行电动汽车降本,考验着所有Tier1的思路与智慧。
“电动汽车价格高昂,车企卖不动,压力也自然会传导到供应商。”Bogdan给出了德尔福的思路:
一是,德尔福和主机厂以及自己的供应商一起合作,开发更紧凑、轻型、低成本的电器件产品,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早在多年前,德尔福就已经和宝马等车企做多合一产品,去年,德尔福在中国市场推出首款组合式逆变器和直流/直流转换器,这些组件同样实现了电能密度更高,包装更小、更轻。
二是,在产品上,规模化生产是降本重要途径,德尔福正在做平台化生产,通过标准化的产品组件的组合,来满足不同车企的差异化需求。
Bogdan给出的判断是,预计2023-2024年,电动汽车将实现与燃油车平价,并出现规模化的市场起量,而这也将会给产业链带来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