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中旬,中国移动在其采购与招标网站上公布了本年度4G(TD-LTE)网络工程的主设备集中采购招标公告。公告称,中国移动此次集中采购涉及全国31个省市,采购规模约为20.7万个基站。
4G时代来临加快了锂电池在通信储能领域的应用步伐,掌握渠道优势的传统铅酸电池巨头们纷纷兴建通信用锂电池项目。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00多亿元。有分析人士称,按蓄电池投资占比大约3%计算,2012年国内通信后备蓄电池市场规模大概在100亿元左右。
长期以来铅酸电池都占据了通信后备电池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通信基站用锂电池的市场规模为5亿元,约占整个通信基站储能电池的5%左右。
一位熟悉移动运营商通信基站行业的人士向《高工锂电》透露,在LTE网络建设中,电源主要采用直流远供与小型电源结合的方式,在使用固定型大容量电池的同时,还将对锂离子等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电池产生旺盛需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4G移动时代的来临将加快锂电池在通信基站储能领域应用步伐。与此同时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公司设备采购渠道的高壁垒无疑让众多锂电池厂商望而却步。
拐点初现
随着4G牌照发放日期渐近,3G移动网络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很多人相信,锂电池大规模应用在通信基站后备电源领域的拐点已经到来。
“3G、4G网络基站具备耗电量小、分布式、基础设施体积小等特点,锂电池非常适合用于这些领域。”南都电源研究院副院长李小平向《高工锂电》表示,通信基站相对于电动汽车行业,对电池没有特别高的比能量要求,而且电池是固定式的,当前的各类锂电池都能够满足需求。
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2012年期间,国内通信基站数量从114万个增长到225万个,增长97.4%;其中,3G基站总数从31万个增长到86万个,增长177.4%。可以看出,3G/4G网络的建设已成为运营商们的建设重点,2G通信基站增长量明显小于3G,未来的网络将趋向于3G和4G。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全年电信业统计公报,2012新增3G用户数量首次超过1亿户,3G时代的拐点正逐渐向我们走来。
GBII预计,2015年国内通信基站数量将达到385个,其中3G/4G的基站数量将达到210万个;3G、4G通信基站的占比从2012年的38.2%增长到54.5%。
GBII分析师李振强表示,受益于3G、4G基站建设,随着锂电池价格下降,相比铅酸电池的性价比提高,锂电池在通信基站的应用将逐渐增长,预计到2015年通信锂电池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5亿元。
李小平还透露,目前包括移动、联通在内的通信运营商方面已经确定拟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3G、4G网络基站储能电池,“这个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是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
“按照运营商每年将10%的铅酸电池替换成磷酸铁锂电池计算,每年给锂电池市场提供的空间就是几百亿元。”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产品部总监徐从敏表示,随着新的网络制式的普及,通信业对电池容量、存放空间、循环寿命等要求都会提高,这些都迫使通信基站进行锂电替代。
渠道壁垒
通信配套设备行业的高壁垒导致通信锂电池市场高度集中,传统铅酸通信电池企业如今纷纷兴建锂电项目,无疑是想凭借渠道优势抢得市场先机。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统计,2012年双登集团占全国通信锂电池市场份额的20%,比亚迪占12%,中兴派能占10%,南都电源占6.4%,环宇赛尔占5.6%。以上为通信锂电池市场中的前五名企业,他们已经占据了这块市场54%的市场份额。
据熟悉通信配套行业的人士透露,通讯设备供应商一般入围有效期为三年。由于通信运营商对配套设备产品规格的一致性、供应商售后服务等要求很高,导致主要入围供应商中途被更换的可能性也很小。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通信锂电池采购环节中。
“传统铅酸电池企业在通信用后备电源领域已经掌握了先期渠道优势,即使未来锂电池逐步成为通信市场的主流,这些铅酸电池企业纷纷转型生产的锂电池产品显然更具备竞争优势。”一位参与过运营商通信后备电源招投标的锂电池企业负责人这样对《高工锂电》表示。
2012年南都电源通信产品营收15.7亿元,占比公司总营收的50%以上。据了解,南都电源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通信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之一,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三。
虽然以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为主打的通信后备电源一直都是南都电源公司的支柱性业务,但是南都电源显然已经提前意识到通信用锂电池诱人的市场前景。
早于2010年,南都电源便投资兴建了“年产4000万Ah通信用磷酸亚铁锂电池技术改造项目”,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该项目已经于2011年12月底完工,项目总投资7618万元。在当年为筹建该项目发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南都电源方面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
之后2011年初,南都电源又拟用超募资金总投资13亿元兴建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分别建成年产800MWh动力型锂离子电池、1000MWh动力高能阀控蓄电池、2000MWh储能用高能阀控蓄电池、400MWh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项目计划建设周期36个月。
据了解,早于2010年国内通信运营商便已经开始在通信基站中试用锂离子电池,南都电源也因此在数年前便早早布局这一市场。
但由于通信用锂电池市场起步晚于预期,这也让南都电源承受了产能闲置的压力。
根据南都电源财报显示,年产4000万Ah通信用磷酸亚铁锂电池项目于2011年年底建设完工后,2012年实际产出非常小;另外,原本计划于2013年年底完成建设投产的“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项目”也被顺延至2014年底完成。
进入今年以来,南都电源公司的锂电池产品已经随着通信后备电源市场的逐渐打开而迅速增长。李小平表示,目前公司通信用锂电池产品出货量增长明显,“现在很多订单都做不过来。”
据GBII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南都电源的通信后备用锂离子电池实现销售1884.3万元,同比增长249.2%。
与南都电源一样,包括双登集团、圣阳股份(002580.SZ)、超威电源(00951.HK)等老牌铅酸电池企业也纷纷扩建锂电池生产线。对于选择进入这块市场的“后来者”锂电池企业,他们不得不面临着该领域森严的渠道壁垒。
“渠道优势是进入运营商供应商体系的核心,锂电池也不例外。”据国内一家专门做动力与储能电池的企业内部人士向《高工锂电》表示,磷酸铁锂电池作为通信储能电池使用在技术性能上已经没有太大问题,“有关系”则成为能否进入这一领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