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能源体制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国企垄断,准入并非由市场决定;二是价格由政府控制,市场无法决定能源价格,这是能源领域最需要“革命”的两件事。
“目前能源行业整体国有化程度约为86%,这个比例不断增大。尤其是近十年,能源行业内国企一家独大,越做越大。”林伯强认为,能源革命的两个核心,一是破除垄断,加强竞争;二是改革价格体制,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还原能源商品属性。二者相辅相成,价格是由充分竞争形成的,而充分竞争有赖于宽松的市场准入。
在他看来,目前能源产品中,煤炭的商品属性最强,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其次是成品油,虽说成品油仍是由政府定价,与国内市场供需联系不紧密,但基本涨跌已经跟随国际油价,而国际油价是基本市场化的,改革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良好。天然气价格方面,增量气已经市场化,接下来存量气有待进一步调整到位。
油气改革的核心,更多是体制问题,是如何打破垄断,让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中石油将西气东输两条管线让出来,对于油气行业而言意义重大。破除油气垄断的第一步就是管道独立,没有管道独立,讲油气改革没有意义。
而在能源产品中,最缺乏商品属性的就是电力,电价基本由政府决定,电网处于完全垄断地位。由于电力用量最大,因此电价改革最为复杂。他认为,政府应该下决心解决电价改革问题,第一步就是实现煤电联动。而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虽然已经实现厂网分开,但电网仍旧垄断输电、配电与售电。电力体制改革任重道远,用“革命”形容最为贴切。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近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专门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问题。以如此高规格会议研究能源问题,近些年实属少见,这透露出什么信号?
林伯强:这表明高层已经看到,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改革到了关键时刻,能源体制改革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会议提出几点问题:一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二是推动能源供给革命,三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中用“革命”代替了过去的“改革”,这表明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绝对重视。
但这三项“革命”,相对于第四个能源体制革命而言,又显得比较空洞。此次会议提出的“能源体制革命”,对我的触动最大,也最为根本。能源体制革命的根本,是打破能源垄断,构建能源市场有效竞争结构和体系,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中国证券报:我国能源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林伯强:我国能源行业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能源价格改革缓慢,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宏观政策工具,其确定和调整通常是政府政策目标权衡和各利益方博弈的结果,政府行政干预直接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及收益风险。对于非公有资本来说,进入能源领域,单纯“开放”还不够,还要保证“能赚钱”,收益保障是非公有资本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其次,国有能源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同时由于与政府的隶属关系,还需完成“社会责任”,使得能源定价和补贴的过程存在不透明,导致非公有资本对国有能源企业的不信任。
中国证券报: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如何理解这一提法?
林伯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绕不开国际环境。目前中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已很高,未来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因此油气战略安全一定是依赖国际的。中国应当更主动地参与到国际和地区间的能源合作中去,大力开展能源外交,这是从进口安全角度说的。
而从出口安全角度讲,中国庞大的能源设备生产力,也是需要逐步通过能源合作和能源外交输出的。例如,目前中国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已经不多,但是现在大量的水电设备生产能力应当出口到国外,核电技术同样如此。包括中国今后在雾霾治理和能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都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出口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