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储能政策 返回

黄其励:国家电网领航护航新能源发展解决风电消纳

作者: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2-08-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8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我国并网风电装机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和国家电网公司促进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等领导也分别作出批示。这是国家领导人对全体长期战斗在可再生能源战线上的人员,特别是对国家电网公司努力发挥发展清洁能源领航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鞭策,也对以风电为先遣部队的清洁能源进一步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和指示。

    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为260万千瓦。在国家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和努力减排温室气体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标准的指导和扶植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力发电迅速发展:规划了八大风电基地,先后进入兆瓦风机时代、起步海上风电时代,3个制造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名,设备成本不断降低,在标准的约束下,设备质量和并网水平不断提高。到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国家电网调度范围达到5026万千瓦,成为全球并网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

    我国风电资源分布集中,当地消化困难,需要远距离输送和更大范围平衡;风电出力随天气而随机、无序地变化,与有序的电网运行、有规律的用电管理,形成很大矛盾;我国电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调峰能力不足,以调节电网发电峰谷差,适应与用户瞬时、动态平衡为己任的抽水蓄能机组装机容量少,仅为发电总装机的2%;在规划、建设、运行与消纳等方面,风电发展与电网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国家相关标准不足,造成并网风电与电网安全运行的友好性差等等。为此,电网成了风电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促进风电等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以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己任,超前谋划、攻坚克难,依靠科技进步和扎实工作,努力解决各种矛盾和技术难题,为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发展起到了领航和保驾的作用。

    一是根据国家风电基地建设的规划,尽早做好电网规划,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以适应风电全额上网、可靠输送和安全运行的要求。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投资458亿元,建设风电并网线路2.5万千米,新(扩)建变电站420座,建成甘肃酒泉风电基地750千伏送出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以及覆盖26个省(区、市)、全部570座风电场的运行调度监测网络。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在14家调度机构投运风功率预测系统,实现了风电可监测、可预报、可调控;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在东北电网提出并建设了“电网友好型风电场”,实现风电可控、能控,实现调度远程自动控制风电场有功出力和有功变化率,自动调整各风电场之间有功出力分配,提升了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建成世界上首个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掌握了先进的新能源发电与送出联合调控技术,为国内全部类型的风机提供了实验平台;加快建立风电标准体系,编制了22项企业标准,填补国内风电标准空白,推动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出台。

    三是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风电的消纳问题,国家电网公司确立“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大电网,加强统一调度,加大跨区输电,在全国范围内消纳“三北”地区风电,有力支撑了“三北”地区风电的大规模建设和高效利用。为提高风电上网和外送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通道不足带来的风电受限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在东北电网创新控制技术,首次提出并研发智能化稳定控制系统,2012年在通辽地区投入运行后,可提高风电外送能力约60万千瓦。

    回顾几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说,国家风电迅速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国家电网公司在其中起到了领航和支撑作用!

    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7月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投入运行的风电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风电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2020年投入运行的风电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风电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届时,清洁能源的贡献将举足轻重!我们期待、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也需要为此而作出更大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其励)
 

分享到:

关键字:黄其励 国家电网 领航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