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凸显管理体制缺陷
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正常发用电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合理发用电的关系,全面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标本兼治推进节能减排。近期,少数地区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限制企业正常生产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电合理需求,强制性停止火电机组发电,这显然已经严重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
多个省份“冲刺”节能减排,在拉闸限电方面大做文章。这一现象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方式粗放、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的深层次问题。
专家呼吁“电改”促节能减排
“我们需要一整套新的制度。”11月20日,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鸣表示。当天由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举办的“低碳电力与智能电网发展战略论坛”上,许多与会者认为,目前首要的是要认真研究管理层面的问题,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长效机制。
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面对严峻的减排形势,电力市场能否有效地配置资源呢?今年9月份,自5月6日正式启动运行的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不得不暂停,原因就在于内蒙古电力市场准入的市场主体都是高耗能企业,对今年节能减排任务指标的完成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常建平指出,上述问题是由于不充分的市场化所造成,“如果完全市场化,高耗能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常建平说。
尽管电力领域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众多,但专家认为,全面、系统的智能电网建设,还需要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各种体制机制,建立各种并网规则和定价机制,合理引导投资等来促进这一进程。
需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
业内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低碳能源产业体系,近几年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迅猛,但“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末,火电仍将是主力电源,这也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的路子。中电联行业发展规划部副处长张卫东认为,我国电力领域的节能减排应以节约为先,以灵活的市场机制推进资源节约,同时以严格的法律和监管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认为,到2020年我国可建设能效电厂(EPP)1.5亿千瓦,建立新的需求侧管理是未来电力领域低碳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这需要政府的相应激励政策。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董军表示,电力市场化需要负荷电力系统规律的并网规则设计,需要反映用户用电成本的智能定价机制,也需要满足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保护性价格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主任韩文轩直接指出,以体制改革推动低碳电力发展的方向没错,大用户直购电不太成功的原因在于,利益集团的牵制使得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够坚决,政府应该加快推进改革,才能真正推动电力工业向低碳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