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分析和路线解析(技术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CDCC 发布时间:2020-04-06 浏览:

4月2日,CDCC线上微讲堂以“在线直播”的方式与大家见面,首期将邀请到的是CDCC专家辅导员——罗志刚(中数智慧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CDCC数据中心专家委员),他以“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分析和路线解析·技术篇”为话题进行了直播授课。

在本次微讲堂中,罗志刚老师以《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市场报告》(将于2020年6月16日-18日“IDCE2020中国(上海)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展览会及2020中国数据中心绿色能源大会”举办报告交流分享会)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项目案例,谈及了数据中心设计、机柜占比、机柜功率密度、PUE和能效趋势、模块化预制化建设、供电方式、冷源技术以及未来新技术的发展等众多话题,直播过程中干货满满,互动热烈。

在直播过程中,听众广泛参与并积极提出问题,现将部分问题整理如下,如有更多探讨请您在评论区留言。

热点问题:

1、如何看待预制化数据中心?

答:预制化推动了数据中心从工程化到产品化,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快速部署,缩短工期;灵活组合,贴近需求;提升质量,降低管理难度。国外数据中心行业在预制化方向进行了较多尝试,国内大型互联网及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在近几年的数据中心建设中,对预制化方案积极也在实践和推广。无论整体数据中心预制化还是专业模块预制化,都属于预制化的范畴。比如腾讯从数据中心微模块升级到T-block,以及腾讯大型数据中心中的预制化应用,阿里在张北数据中心建设中实施电力模块的整体交付,大大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和部署效率。请关注4.10下午15:00-16:00的CDCC线上直播间第二期《数据中心预制化》主题栏目中会有深度解读。

2、国内PUE数据中心做到1.2需要哪些特殊技术?

答:数据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不断,降低PUE的相关技术有不少类型,大幅度降低PUE的技术手段的核心原理还是聚焦在全年大幅减少甚至取消制冷压缩机的运行。但是任何一个超低PUE的数据中心,不仅仅依靠空调节能技术,也会涉及到供电、运维,甚至是选址和IT等相关环节,PUE值做到1.2需要的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其中空调制冷是最大影响因素。目前阶段,在国内降低PUE的热点空调制冷技术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有蒸发冷却、液冷、高水温或高送风温度等方面,另外要考虑到空调容量、供电容量、IT负载等的匹配度,最终还是要全面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合具体项目的技术方案。

3、风冷变频自然冷却精密空调在天津联通数据中心夏季测试的PUE值1.258是用假负载测的吗?冷通道的送风温度和空调回风温度各是多少?运行后的PUE值会是多少?

答:该项目提供的第三方机构测试报告显示,PUE值1.258是采用100%负载率的假负载测试的。送风温度是21℃,回风温度是33℃。目前尚未满负载运行,按照现有情况预测分析,如果相关条件满足,该项目满负载实际运行后的全年平均PUE目标值约为1.20甚至更低。

4、天津联通的项目夏季风冷直膨的PUE是怎么达到那么低的?

答:该项目的空调方式采用全变频氟泵的风冷直膨空调系统,全自动控制,实现自然冷源利用,除了硬件完善以外,还配合有相关智能控制的平台,针对全年运行工况进行自动模式切换。其技术原理是当冷凝温度下降时,保持蒸发压力不变,自动调节压缩机和风机等转速,而整个系统功率下降,能效提升。

5、请问农业银行数据中心采用双系统,其中风冷系统也还是2N结构吗?水冷系统也是2N设计吗?采用双排管空调主机还是双空调配置?

答:该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采用一路风冷冷冻水和一路水冷冷冻水,每个系统均满足所有IT负荷,共同实现2N的容错备份。机房内采用内置双盘管的精密空调末端。

6、是否有可能将蒸发冷却单元与机房机柜集成为一体模块化进行设计?

答:理论上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性,但任何一项技术创新的落地都要以市场的检验和用户的接受为前提。

7、请问PUE1.2/1.3/1.4/1.5,数据中心成本能差多少?

答:降低PUE的技术千差万别,投资成本差异也很大,甚至对数据中心运行的安全影响也不同。如果不具体到某一类别技术和某一具体项目,不同PUE其成本差异对比的意义不大。这个问题适合用在具体项目的技术方案比选上,可得出相关结论。

8、请问集成冷站白皮书预计何时发布?

答:《数据中心高效集成冷站技术白皮书》目前在编制过程中,其进度与发布时间请关注CDCC公众号。

分享到:

关键字:数据中心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