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外汽车企业“牵手”,已是屡见不鲜,但此次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还是吸引了业界的眼球。
4月2日,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成立。双方各自出资50%,共同组成董事会,并将共同研发纯电动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等相关零部件,并计划于5月内开业。这也是继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后,丰田在中国的第三家整车为主的合资公司。
“这应该是在日益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中双方的一种选择,也是丰田深度布局中国市场的又一招新‘棋’,当然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各取所需的对等合作
“按照双方合约,丰田与比亚迪将共同开发电动轿车和电动低底盘SUV新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比亚迪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双方将以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为主,在此基础上合作开发不少于10款纯电动汽车,新车型将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分析合作的两家企业,拥有80多年历史的丰田是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市值和利润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其全球销量也长期位居行业第一梯队。且在混动领域,丰田也是名副其实的“头牌”。作为成立只有20多年的公司,比亚迪的年销量不足丰田的1/20。双方为何会“牵手”,且火速成立合资公司?原因就在于全球电动化的浪潮势不可挡,而比亚迪在这一领域走得更快一点。
事实上,丰田早在1997年就推出世界首款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但在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上,却一直进展缓慢,没有推出让消费者满意必须转型,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下,丰田必须加快新能源领域的步伐。于是重新调整了市场战略。按照计划,2025年,丰田全球年销量的一半会来自电动汽车,也就是说,其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550万辆。
面对潜力巨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如果从头开始独自研发纯电动汽车,不仅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经费,而且所需的时间也难以估量。对于车企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正是出于自身电动化战略的考虑,丰田急于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寻找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而比亚迪也希望借助丰田成熟的品牌开拓市场,此次成立合资公司,正是双方找到的契合点。
“市场利益是比亚迪和丰田合作的‘催化剂’,不过,它们的合作客观上也会对整个电动汽车市场带来‘鲇鱼效应’。”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一次对等合作。“这样的对等合作,固然是为了更大的市场利益各取所需,但是,更多依赖中国企业的技术却是一种新的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国内汽车业的中外合资公司更多是利用外资的技术,而今天的中外合作,逐渐发生逆转。
■为何急于“牵手”?
记者注意到,从丰田与比亚迪去年11月7日签约合作,到如今成立合资公司,只有100多天的时间,丰田为什么这么着急?从丰田自身来看,肯定已经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也感受到了压力。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环保、健康正成为发展目标,很多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丰田此前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上。除了全球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各大跨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也让丰田备感压力。近年来,从欧美到亚洲,各大车企纷纷将电动化作为开拓市场的新利器。2019年3月,欧洲最重要的三家车企大众、宝马和戴姆勒,就全面电动化达成共识。他们认为,面对严苛的《巴黎气候协定》,电动化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惟一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众率先发动了“电动化攻势”,准备在未来5年斥资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24亿元),开始全面向电动化转型。去年,大众已经将丰田挤下销量冠军的宝座。今年,大众即将推出酝酿已久的纯电动汽车ID.3。与此同时,宝马也宣布将在2023年前推出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超过一半将是纯电动汽车。
在丰田深耕已久的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尽管去年出现销量滑坡,但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2019年,中国仍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不仅传统车企在发展纯电动汽车,还有许多造车新势力也在发力纯电动汽车。
这或许正是丰田与比亚迪火速“联姻”的原因。2019年6月,丰田汽车执行副社长寺师茂树就公开承认丰田误判,错失了纯电动汽车的起步机遇。他表示,现阶段纯电动汽车迅猛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丰田在2017年作出的预测。更让丰田焦虑的是,形形色色的车界同行们正在加快拥抱电动化。因此,丰田宣布将此前所定的“2030年实现年销售55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提前至2025年。
“不只是大众,还有特斯拉在中国快速实现本土化的事实,对丰田而言都是一种鞭策和激励。”王健表示,丰田急于成立合资公司,是急于去争夺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这块“蛋糕”。
■能掀起多大波澜?
“希望通过与比亚迪成立新公司开展的相关业务,让双方的合作得到深化、发展。”丰田汽车执行副社长寺师茂树称。对于新公司的成立,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廉玉波也曾表示:“期待通过此次合作,实现比亚迪在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研发能力等方面与丰田在品质、安全等方面强强联合,并根据市场的需要尽快推出受消费者喜爱的纯电动车。”
这显然是一次强强联合的合作,必然对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造成无形的压力。对于双方的合作,有人大胆预言或将掀起国内电动汽车市场新一轮竞争热潮,也有人在静观其变。
“丰田选择比亚迪作为合作伙伴,肯定是看上了比亚迪这么多年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耕耘,例如比亚迪拥有的电动汽车e平台、磷酸铁锂电池、IGBT芯片、智能网联DiLink系统等优势,截取今年的市场时机切入,可以看出丰田的深谋远虑。“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至于双方的规划最终是否成行还要经历与市场的博弈。
“丰田一直在节油、混动、氢燃料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通过多年来耕耘中国市场,已经熟悉了中国的市场规则,成立合资公司,是适应中国市场规则的做法,在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同时,或许还可以从‘双积分’规则中获益。”王健表示。
除此外,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基本盈利,各家车企都在努力降低成本,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技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提高产品品牌竞争力,对双方共同开拓电动汽车市场有利。
而对于合资公司的发展,业界也有人预言,合资公司或将成为一家电动汽车的“巨无霸”。“抱团竞争获利是可能的,成为行业巨头、对全球汽车业产生影响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否能做到,以及究竟对整个电动汽车市场有多大影响,这个还是要靠事实来说话。”杜芳慈认为,双方品牌的叠加,1+1>2的市场收益是可能的。丰田拥有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对于其快速切入到纯电动汽车领域占领市场有利,而比亚迪可以凭借在电动汽车技术、动力电池等方面获得更多收益。
不管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能掀起多大风浪,但当前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单打独斗显然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行业变革,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或许也给中国其他车企提了个醒:在未来,合作是对冲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谈到丰田与比亚迪进行合作时所表示的:“那么强的一家公司都还要搞共享平台,我们本土企业在这方面的动作显然还不够,靠单打独斗去抗衡现在的形势,恐怕会出问题。”
原标题:比丰牵手 电力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