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豪掷”千亿 发力5G就是发力运营商的未来

作者:黄海峰 来源:通信世界杂志 发布时间:2020-04-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尽管现阶段 5G 对运营商收入和利润贡献还不大,但运营商丝毫不敢 放松对 5G 网络、终端和业务发展的投入。

本刊记者│黄海峰

近期,三大运营商财报全部公布。从 财报来看,运营商面临着移动用户规模缩 减、传统语音业务继续走低等多方面压 力。传统业务收入增长乏力,5G成为运 营商的发力点。财报显示,2020年,三大 运营商将加大对5G建设的投资:中国移 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5G相关投资分别 约为1000亿元、453亿元、350亿元,全 年开支中占比均超过50%。 

不过,运营商的5G赢利模式仍不清 晰,5G建设资金不足,在2020年,5G会 是运营商最好的“力”吗?

积极投入   5G并非当前最好的“力”

5G网络成为中国三大运营商2019年 建设的重点。从2019年财报来看,运营商 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在5G建设规模上 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中国移动2019年共建设开通5G基 站超过5万座,在50个城市推出了5G商用 服务,5G套餐客户增至255万户;中国电 信2019年5G投资达93亿元,建成5G基 站4万座,并共享中国联通5G基站超过2 万座,在用的5G基站总规模超过6万座, 已覆盖超过50个商用城市的重点区域; 2019年,中国联通也建成4万座5G基站,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5G基站数为6万。

中国运营商5G发展受到广泛认可。 在近期记者参加的“2020中国5G发 展”系列报告分享会上,GSMA大中华 区总裁斯寒表示,中国是全球首批推出 5G服务的国家之一,而且由于中国运营 商和企业积极探索5G应用,消费者的 热情也日益增长,这些都使得中国稳居 全球5G领导地位。针对2020年发展, 斯寒表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全球 5G连接中的占比将达到70%,2025年 5G在中国的渗透率将增至近50%,中 国与韩国、日本和美国将一道成为5G领 域的全球领先者。”

从财报可以看到,中国移动2020年 计划建设30万座5G基站,实现地级以上 城市规模商用,加强4G/5G协同和加强 向SA演进。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力争今 年第三季度完成新增共建共享5G基站25 万座,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同时启动5G向 SA演进的进程。

 中国5G网络建设火热,但5G业务对 运营商利润贡献不大,5G用户的ARPU 值并未出现较大提升。这与5G正处于发 展初期有关:5G所提供的ToC业务能力 和应用种类,相比4G还没有明显的变化, 为了降低用户使用5G的门槛,当前5G用 户套餐定价与4G套餐相差不大。 

在三大运营商财报中,我们可以发 现,运营商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 自DICT新兴业务,而非5G。比如中国 移动全年移动云收入同比增长59.3%, 通过DT与ICT业务融合,DICT收入达到 261亿元,同比增长48.3%;国际业务收 入为95亿元,同比增长31.4%。而中国电 信云业务收入达到7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 57.9%,已跃升为中国电信在DICT领域 的第一增长动力;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57 亿,收入同比增长21.7%。

5G是未来增长驱动力   发力ToC/ToB不能松懈

尽管现阶段5G的利润贡献还不大, 但运营商丝毫不敢放松对5G网络和业务 发展的投入。因为5G是运营商的未来, 国家也要求运营商大力建设5G,拉动社 会经济增长。从竞争角度看,由于用户追 逐新科技等因素,各地运营商在5G领域激烈竞争,从5G品牌战到业务战,谁都不 敢轻视5G。 

对于目前5G用户ARPU较低的问 题,运营商也在积极应对。中国移动董事 长杨杰表示:“随着年轻人市场进一步拓 展,相信以后ARPU会有所提升,而随着 网络完善、终端普及后客户应用增加,中 国移动将通过聚焦5G产品研发及培养客 户消费等来提升ARPU。”

 在ToB方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虽然2019年运营商在4G流量红利消散、 提速降费等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营收 和盈利表现受到较大影响,但如今5G即 将大规模铺开,政企等业务的增长潜力越 发被行业看好,未来或将成为运营商争夺 的焦点。 

三大运营商2020年将5G终端发展以 及5G业务探索作为重要工作。中国移动推 动5G+Eco生态共建、5G联创中心,产业 数字化联盟聚合超过1900家合作伙伴,成 立中国移动5G终端先行者联盟,引导厂商 推出32款5G终端,推动2.6GHz产业链与 3.5GHz产业链成熟度基本持平。 

中国电信广泛探索5G对于数字政府、 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赋能,发 挥5G超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 融合边缘计算、工业PON等新兴技术,创 新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在发展5G方面,短期聚焦 公众市场,引入4K/8K、AR/VR、云游戏 等特色业务;中长期聚焦政企市场,通过 重点布局新媒体、工业互联网、交通、教 育、医疗、文旅等重点行业,与行业头部客 户打造典型5G应用场景,形成示范效应。 

可以预见,5G等新业务的发展,将帮 助运营商实现ToC和ToB市场的新突破。

他山之石:韩国、瑞士运营商 靠5G“原力”实现增长

对于5G是否给运营商业务发展带来助力,我们可以看看国外领先运营商 的情况。韩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5G商用 的国家,其发展5G不遗余力。今年2月, 韩国三大运营商KT、LG U+和SKT陆续 发布财报。

 财报显示,在收入方面,受益于5G, 韩国3家运营商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LG U+收入增长5.6%,SKT收入增长 5.2%,KT收入增长3.8%。可见,韩国运 营商收入有明显重回增长轨道的趋势。 

要知道,过去几年的后LTE时代,韩 国运营商均面临收入增长乏力的压力。当去年演进到5G时代,韩国运营商得以重 新定义套餐,实现ARPU的提升。LG U+ 的CFO Lee在2020年2月7日举办的业 绩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公司业绩超越 预期,无线、固网收入都在增长,Lee还 特别提到5G的贡献。 

据记者了解,韩国5G商用以来,用户 发展超出运营商预期,截至2019年底达 500万用户(韩国总人口5000多万,渗透 率达到10%)。韩国5G用户增长之所以 快速,是因为韩国中高端用户对5G新业 务表现出强烈的购买和使用诉求,而且运 营商之间营销竞争十分激烈。 

吸引用户办理5G套餐的业务主要是 ToC业务。韩国3家运营商很早就认为, ToC业务是现在,ToB业务是未来。因此 韩国3家运营商现阶段将最主要的资源倾 斜到ToC业务上。比如,LG U+在Cloud VR/AR领域持续投入和创新,开发打造 了第一批非常有吸引力的5G业务。据了 解,LG U+ ToC领域分三个阶段执行: 从早期内容应用较少、体验较差,到去年 更有市场针对性的业务快速推出,再到 2020年马上实施的ToC业务3.0,业务在 快速推进,客户也在迅速增长。 

当然,韩国运营商也没放下对5G ToB应用的探索。在这方面,目前韩国运 营商的5G ToB业务都还处于早期孵化阶段,主要聚焦在智能工厂、远程控制、车联 网、智能教育、无人机等方面。 

欧洲瑞士的三大运营商瑞士电信、 Sunrise、Salt在5G发展上也非常积极。 近期,Sunrise公布了2019年财报,其服 务收入增长3.3%,利润增长3.9%。据 悉,Sunrise取得增长的原因是,2019年 其在5G网络、服务和产品等三大领域加 大了投资。 

第一,提升5G网络质量。Sunrise的 5G网络覆盖426个城镇。Sunrise还成立 欧洲首个5G创新中心,将5G应用于智能 制造和农业领域,推动4K游戏云应用。 

第二,优化客户界面,实现服务领 先。Sunrise对门店持续进行优化升级,扩大门店网络。 

第三,推动产品创新融合。2019年, Sunrise全球首发5G FWA和手机业务。 在2019年第四季度,Sunrise新增三星等 品牌电视,丰富OTT业务。在ToB市场, Sunrise推出移动办公场所服务。 

Sunrise最新财报显示其业务全面 增长,对于处于“寒冬”的运营商而言,无 疑是一抹暖阳。在2019年战略重点中,Sunrise强调5G网络和业务方面的价值。不难看出,在5G元年,Sunrise作为欧洲第一家商用5G的运营商,已经借助5G成 功实现业务持续增长。 

在下一阶段战略中,Sunrise规划在 光纤和5G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比如 计划推动5G覆盖非光纤区域,通过制定 效率计划,通过数字化进一步推动运营势 头并提高利润率。 

整体来看,Sunrise等运营商借 助5G网络优势实现业务多点开花,这 足以证明5G在其业务发展中的优势。Sunrise等运营商漂亮的2019年财报数 据,足以让其他运营商清晰地看到,5G已成为运营商业务增长的最强“加速器”, 发力5G就是发力运营商的未来。

分享到:

关键字:5G基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