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上了,送电成功!”
4月20日,随着工作人员的一阵欢呼,由南瑞集团承建的重庆朝天门5号码头港口岸电电能替代示范项目连船送电成功,项目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该项目有效降低了靠港船舶造成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提高了码头运营效益,也为建设“绿色港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港口污染问题多 岸电解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战略。南瑞集团充分发挥能源行业岸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承担单位作用,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部署,致力提供岸电建设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全力支撑“两纵一横”港口岸电项目建设。
朝天门码头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也是三峡游的起始港口,每日运送数千游客,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常年来,由于大量船舶长时间停靠,燃油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2018年9月,南瑞集团启动重庆段三峡游港口岸电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和朝天门5号码头岸电电能替代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朝天门5号码头年停靠旅游客轮约250艘次,客运吞吐量9万人/年,岸电建设投资供电容量1250千伏安,建成后预计每年至少可替代电量约90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242吨,减少碳排放量798吨,减少燃油发电成本100万元左右。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瑞集团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坚决打赢两场战役、夺取两个胜利。为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南瑞集团提前制定复工计划,按照用户要求和项目属地防疫政策,在确保员工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安排技术人员进驻项目现场,尽力将疫情对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降至最低。
朝天门5号码头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具有水流湍急、水位变化快,枯水期与丰水期船岸水平距离及纵向高度变化大等特点,给岸电工程建设带来极大挑战。项目实施前期,南瑞集团下属配电公司和研究院会同重庆市交通、港航、船级社、朝天门港口等单位,对码头进行现场调研和实地勘查,结合以往岸电建设经验,因地制宜提出“双供电浮趸”“连桥快拆式滚轴桥架”“导轮式电缆桥架”等创新型供电方式,并独创统一排列式供电浮趸方案,丰富了长江流域游轮码头岸电建设案例。
该方案在岸侧和船侧分别布置岸电趸船,岸侧岸电趸船和码头主趸侧的岸电趸船上均安装高压电缆卷盘,可根据水位纵向高度的变化随时调节电缆长度,确保汛期和枯水期电缆长度始终满足实用需求和安全要求。为解决趸船晃动幅度大,容易干扰电气设备运行,以及维护人员登船操作不便等问题,该方案突破常规建设思路,采用统一排列式供电浮趸技术,运用跳板、锚链、钢索等将岸电趸船与码头原有跳趸排列成一个整体,不仅减少了船体晃动,提升了岸电供电的可靠性,还能使统一排列式供电浮趸与码头的跳趸形成联通的人行通道,使运维人员工作更加便捷和安全。
坚持标准引领 强化技术攻关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推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建设,是贯彻落实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助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已将长江港口岸电工程建设列为2020年度重点工作,并编制了2020年推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全覆盖建设里程碑计划,预计2020年底将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口码头岸电基本覆盖。
作为能源行业岸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承担单位,近年来,南瑞集团不断提升港口岸电项目技术与建设标准,牵头编制了《长江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建设技术方案》等多项核心技术报告,研究提出了大容量岸基供电系统、电缆自动收放、多船并靠级联等18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三峡坝区游轮码头岸基坡道长、水位落差大的远距离供电世界性难题,建立了岸电设施技术标准体系架构,获得2项国家标准立项,一项行业标准待发布、5项待报批、2项在编制,5项团体标准已发布、2项在编制。目前南瑞集团岸电项目已覆盖京杭运河、长江流域、大湾区等多个区域,完成长江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宜昌秭归茅坪港游轮码头岸电项目(老港)、广州南沙港高压岸电项目、江苏无锡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岸电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
下一步,南瑞集团将继续发挥能源行业岸电设施标委会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优势,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提供完整的南瑞岸电解决方案以及绿色高效港口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促进船舶与岸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全力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项决策部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长江大保护作出积极贡献,为守护绿水青山奉献南瑞力量。
作者:刘方 卢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