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船舶辅机的轰鸣声,一艘货轮缓缓驶向岸边电桩。4月19日15时20分,“长江之盛”号货轮准时停靠在安徽芜湖港朱家桥码头8号泊位。芜湖供电公司营销服务人员早已在岸边等候。协助船舶牵引电缆、安装岸电转接头……半小时后,顺利送电。
2018年以来,芜湖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展港口岸电应用服务。2019年12月,芜湖已实现大型货运码头港口岸电全覆盖。
6个大型码头全部建成“绿色码头”
“2018年起,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建设。建设完成后,可大幅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的硫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芜湖市26个大型货运码头全部建成‘绿色码头’。”芜湖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陈岩说。
2018年3月,在芜湖市港航局牵头下,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和各港口码头等单位协作,加快推进港口岸电建设。芜湖供电公司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并在部分项目中作为第三方,现场参与设计、验收等环节,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同年4月至11月,在芜湖供电公司推进下,芜湖市港务有限公司、芜湖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的大型货运码头启动岸电项目改造,相继完成岸电充电设施和岸电系统互联互通工程,初步构建了港口岸电运营管理体系。
2019年12月,芜湖市26个大型货运码头全部实现港口岸电覆盖,累计建成低压岸电设施91套。其中,16个港口码头、58套岸电设施由芜湖供电公司投资建设。
打通岸电登船“最后一米”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岸电收费标准,长江流域各大码头的岸电设施未联网,接口也不统一,岸电设施建好后利用率偏低,港口岸电登船难。”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市场策划主管吴延延说。
2019年8月6日,芜湖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带队到芜湖港务公司朱家桥码头调研岸电应用情况,并与靠岸船舶的船员交流。经过充分调研,该公司进一步梳理岸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推动港口岸电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落地。
同年12月,芜湖供电公司完成港口岸电价格的申报与备案、获得芜湖市发改委的批复,并按要求在所有岸电设施上完成了价格公示。芜湖成为安徽省首个从政府层面统一港口岸电收费价格的地市。芜湖供电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免费赠送充电转接头的方式,解决了充电接口差异问题。
目前,芜湖供电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累计解决港口岸电使用普遍性问题5类。3月起,芜湖港口岸电充电交易次数快速增长,3月~4月共产生交易18次,相比去年同期交易次数大幅增加。
推动港口岸电发挥效益
“没想到港口岸电用起来不仅方便,电压也比用发电机发电稳定多了。”“佳兴69号”货轮机轮长刘宗安说。
解决了“建”和“用”的问题,如何保障港口岸电发挥效益,是芜湖供电公司面临的又一项难题。芜湖供电公司开展上门服务,协助船舶接电,做好岸电使用培训,引导客户自助使用;开展宣传服务,通过地方媒体宣传、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岸电使用的必要性,提高船舶主动使用意愿;协助政府提升岸电使用率,结合长江港口污染突出问题,建议船舶靠港禁止启动副机发电;联合港口企业探索岸电合作新模式,通过利益共享、服务费分成等方式提高港口参与岸电推广的积极性。
2019年5月16日,刘宗安来到芜湖供电公司营业大厅咨询,希望试用港口岸电。5月23日17时,芜湖供电公司4名营销服务人员来到朱家桥码头,为“佳兴69号”岸电接线、安装岸电转接头,并向船长及机务人员介绍岸电使用流程。夜幕降临,“佳兴69号”货轮内配电总开关启动,船舱灯光亮起,岸电桩开始记录电流与电量输出。
2019年10月至今年4月,“佳兴69号”货轮累计使用岸电交易34笔,累计交易电量3318.8千瓦时,成为港口岸电用电大户。目前,芜湖港在当前91套低压岸电设施满负荷应用条件下,全年可以实现电能替代800万千瓦时。
“自从靠港船只用上港口岸电后,再也没有浓浓的柴油味了,港口空气更清新了。”4月20日,望着已经接电的船只,芜湖港朱家桥码头电力设备运维负责人周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