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多款新车型发布 微型电动车升级后卷土重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0-04-30 浏览:

新冠疫情的突发,催生了不少市民对于购车出行的“刚需”。最近记者注意到,曾一度鲜见的微型电动车再次出现在了路面上。

近期,上汽、长安、吉利密集发布三款微型电动车新车型,曾经作为“占号神器”、“老年代步车”的微型电动车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经历了一番市场淘沙后,新入场的微型电动车在续航、智能等方面纷纷升级,定位也更锁定年轻群体。搭乘疫情带来的购车“刚需”,微型电动车能否在纯电乘用车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

微型电动车密集发布

除了共享出行的电动汽车,疫情期间,北京的路面上再次出现一些微型电动车身影。这其中,就有王女士驾驶的长安E—star。

“一开始也没想着买微型电动车。”市民王女士坦言:“疫情期间,想尽快买辆车保障出行安全,微型电动车售价不高,挺适合一个人上下班代步的。”

王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正是瞄准客户需求,仅3月底至4月中旬,就有上汽科莱威、吉利新品牌枫叶汽车首款车型枫叶30X、长安汽车E—star三款新车入市。此外,以低速电动车起家的雷丁汽车近期也宣布要跟告别“老头乐”,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推出多款微型电动车。

纵观新发布的一批微型电动车,起售价在5.9万至6.9万元不等,在保留低端价格和小巧外观的同时,续航增长和智能化提升成为最大特点。续航方面,相比过去微型电动车150公里左右的续航,此番发布的三款微型电动车最低续航里程也达到260公里,枫叶和长安更是超过了300公里。智能化方面,上汽科莱威配备前后倒车雷达、全时预警消除盲区;长安E—star配备了10.25英寸一体式液晶双联屏、胎压监测等;枫叶30X车内配备了8英寸液晶显示屏,满足车载娱乐多方面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的微型电动车似乎都要甩掉老年代步的印象,在外观和内饰等设计上,纷纷强调年轻化和时尚感。

大城市热度不高

曾几何时,入门级微车型曾作为占号、练手、代步等神器,在市场上风光一时。但由于产品质量、技术止步不前,市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以及市场中型SUV崛起等,曾经的知豆、华泰、众泰等微型电动车已渐渐走到了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而此番卷土重来,技术与智能化纷纷升级的“新生代”微型电动车市场接受度如何?记者走访本市两家吉利新能源4S店发现,目前店内尚未展示枫叶的新款车型。“北京市场受摇号政策限制,好不容易拿到指标的购车人一般倾向购买更大更实用车型,微型电动车在北京不是主流。”一位4S店销售人员说。此外,记者从长安新能源一家4S店了解到,近期还是有一些顾客购买长安E—Star车型的,大概月销二十辆左右。

“对于受指标限制、消费水平较高的大城市来说,主打低端售价的微型电动车不占优势,其更多瞄准的是下沉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认为。但在下沉市场,微型电动车也有不少竞争对手。首先,由于低线城市往往没有限购政策,微型电动车要面临燃油车的竞争。相比电动车,市场上五六万元燃油车选择显然更加丰富。

此外,低速电动车也是微型电动车在下沉市场的一大竞争对手。“相比微型电动车,老年代步车价格上显然更具优势,但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对低速电动车在路权上进行限制,微型电动车在下沉市场也会有自己的机会。”苏晖分析。

消费结构变革带来新机遇

数据显示,近年来,A00(微型)、A0(小型)电动车已逐步丧失市场占有率。其中,2013年,A0级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为22.4%,而如今仅有5.7%;A00级纯电动从市场份额更是从2013年的64.8%跌到了如今的13%。“A00、A0级汽车市场份额逐年缩小,与之前国家鼓励发展中型以上新能源车有一定关系。”苏晖分析。

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品牌上行更受到国内主流车企关注。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北汽、比亚迪等纷纷推出高端品牌或车型,造车新势力中的蔚来、小鹏等也瞄向中高端市场。随着国产特斯拉今年强势入局,纯电动汽车的中高端战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苏晖看来,瞄准低端市场的A00、A0级电动车也不失为国内车企的重要生存空间。

“特别是这次疫情催生的购车需求和消费支出收紧,将可能会在汽车市场带来消费结构的变革。”苏晖认为,微型电动车可能会成为疫情当下,推动汽车下乡再落地的推手。“其实消费者,特别是下沉市场一直对微型电动车有需求。这次疫情之后,应该重新认识这一消费需求变化,汽车厂商、经销商、渠道商都应该对此调整布局和策略。”

分享到:

关键字:微型电动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