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图片新闻 返回

别太乐观,电力现货路还很远

作者:蒋学林 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再次迎来重磅消息。8月31日,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启动会在广州召开。按照媒体和有关方面的表述,“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正式启动试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电力现货无疑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粗笔和亮色,受到的关注程度自然也是非同一般。正如对整体电力体制改革的认识和判断不一致,各方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认识和判断也并不一致。有高度赞赏热切期待者,有恨其不争悲观失望者,有事不关已冷眼旁观者,有客观评价建言突破者,各样人等各怀心思不一而足,共同构成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完整画卷。

平心而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成绩是清晰可见的。2015年拉开大幕,经过2016年的提速扩围后,2017年继续深入发力,各项改革措施有序推进,形成了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新格局,进一步释放了改革红利。2017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1.63万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45%,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26%左右。在上年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1000亿元的基础上,再为实体经济减负700亿元。

客观地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同样清晰可见。比如行政干预问题,或明或暗指定交易方、限定交易价格等并未完全远去,目前的市场交易电量究竟有多少属于真正市场行为需要观察。比如省间壁垒问题,似乎是地方政府牵头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沉疴痼疾,地方政府由于利益相关而根本不能成为超脱的“裁判”。比如争权夺利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供应和用户各方认识偏差、诉求不一带来的纠葛难断。比如机制建设问题,《能源法》《电力法》等立法修法工作进展不如人意,能源央企重组可能带来的市场操控力问题也似乎尚未充分虑及。

电力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组成之一,具备发现电力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甚至有人认为“无现货不市场”。一年前的8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加快组织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开启了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现货市场建设之门。按照文件规定,2018年底前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

广东电力现货市场作为“正式启动试运行”的首个吃螃蟹者,可能出乎不少人意料,因为此前业内估计浙江因基础条件较好更有可能率先突破。这是无伤大局的细枝末节,但消息甫出还是受到了部分人士的质疑,表示其距离“试运行”还有很大差距。了解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历史者应当记忆犹深,东北、华东、南方电力市场都进行了模拟运行,但东北电力市场在“试运行”阶段出现问题,而后全国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进入停滞阶段。以是观之,《关于征求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系列规则意见的通知》发布第二天,即宣布“正式启动试运行”确实显得为时尚早。

深入观察,其实玩了个文字游戏或是文字理解上的偏差,其“试运行”内涵与外延有所扩大。按照官方表述,“广东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工作将按照模拟推演、模拟运行(不结算)、结算试运行三个阶段开展”。可见,结算试运行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而结算试运行本身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所以,一方面乐见其成,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是距离大目标实现更近了一步;另一方面静观其变,充分考虑现货市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急于求成只能收获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只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而电力体制改革又是众多重大改革事项之一,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具创新的思维、更有耐心的坚毅、更为协同的手段统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同样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问题和矛盾,整体道路铺平,电力现货市场才能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合计为7520亿千瓦时(中电联数据),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23.3%。虽然与2017年同期相比,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增长30.6%、比重提高3.8个百分点,但与2017年全年相比,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下降了2.6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参与意愿下降,值得警惕、关注、研究。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第35期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现货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