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华晨宝马践行新能源汽车蓝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3-12-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访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华晨宝马推出新能源品牌“之诺”,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康思远:华晨宝马在过去10年当中,重点都是主品牌BMW的车型,在过去10年的发展也非常成功,我们2012年的销量超过14万台,2013年前三季度的销量就超过16万台,相信2013年又会是一个全新的销售纪录。我们也看到,现在不管是社会还是政府层面,都对新能源车的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最近看到政府已经批准,2015年,全国的28个城市将作为试点推进新能源车的战略,并且在2015年市场上要达到16万台新能源车的规模。所以说,我们觉得非常幸运,在两年前就开始了之诺项目的研发,并且跟政府同步进入到这个市场的开发和研发阶段,在2014年第一季度之诺1E这款产品即将上市。

《中国经营报》:新能源车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华晨宝马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康思远: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过去这两年当中,我们跟当地政府、国家电网、当地的能源公司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之诺的第一款产品首先会在3个城市推行租赁业务,第一个城市是北京,接下来会在上海,我们在沈阳有工厂,所以第三个城市会选择在沈阳推广之诺1E,同时培育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桩,尤其是消费者私人住户公寓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率先推行的28个城市的试点,我们相信因为这样的政策,这28个城市也会率先去在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市场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新能源车的发展,不单单是某一个品牌的事情,而是整个行业需要一起来加入,一起来努力。有了政府的支持,有了28个试点城市的推广,将来会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品牌加入其中,加入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

 

《中国经营报》:华晨宝马在过去10年做了一些比较有开创性的决策,请问华晨宝马在新能源这个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在传统车领域有什么不同?华晨宝马从企业层面投入了哪些资源来应对这些挑战?

康思远:一方面,同样要保持我们核心的品牌,就是宝马的竞争力。同时,现在有了之诺这个新品牌,我们也要保证新品牌同样能有很好的发展。有几个核心问题在发展新能源车的时候需要考虑。第一,到底哪些人是我们的核心客户群体;第二,怎样完善基础设施,这里面不仅仅是充电的问题。

 

新能源车、新的技术发展,是需要全行业一起行动起来去做的,可能每个公司、每个品牌推出新能源车,都会有不同的充电方式和技术规格。所以我们不希望客户受到这样的困扰,同时也希望跟整个行业、跟政府包括跟同行一起去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以客户为导向,让他们能够最方便、最便捷地体验我们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于之诺1E的发展,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继续研发电池技术。我们看到之诺1E的续航里程是150公里,这绝对可以满足城市当中日常上下班工作的需要。而且我们也试驾过这款车,至少在城市中两到三天是不需要充电的。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有更多的需求,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到郊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什么混合动力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会应运而生,因为市场有这种需求。柴油机的技术也是一个趋势,BMW在柴油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尤其是现在大家对城市环境、大气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柴油机的技术可以保证我们在不损失汽车动力的同时,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现在看到整个行业,包括政府和同行都在做大量的尝试,去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够开到他们想要开的车,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BMW也一直都在坚持这个方向,比如说我们推出了高效动力策略,在保证不损失BMW驾驶乐趣的同时,做到对环境的保护,这个思路也将贯穿在未来发展新能源车的过程当中。

分享到:

关键字:华晨宝马 新能源汽车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