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2月4日,国内三大运营商同时获得了TD-LTE牌照。随着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牌照发放,通信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互联网的价值链整合能力也将大幅提升,一个新的高达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呼之欲出。
毫无疑问,4G给了我们一张巨大的饼,数十倍于3G的网速让信息高速公路首次逼真呈现,这让产业链上的企业怎样畅想都不为过。但,4G也留给我们巨大的思考,速度上来了,中国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当然不会。通信技术发展至今,在影响用户体验的诸多因素中,除了网速,还包括手机终端、网络稳定性、流量资费、移动应用等综合性考量。
4G是一块硬骨头,并不好啃。从全球来看,除了日韩等国土面积较为狭窄的国家,在网络覆盖上具有优势外,其他幅员辽阔的国家在4G上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运营商在4G上的高额投入,并未获得相应的回报。
美国4G商用较早,4G网络已覆盖国内97%的人口。但即便如此,4G在美国发展得差强人意,面临“路宽车少”的尴尬,理由很简单——缺乏与4G适配的应用。目前已有的主流应用,都是3G时代的遗留物。投资公司Piper Jaffray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美国消费者认为不需要4G,26%的消费者认为4G与3G并无多大区别,仅有15%的消费者坚定选择4G。还让产业界感到不妙的是,不仅美国消费者对4G反应冷淡,从全球市场来看亦大抵如此。随着WIFI的逐渐普及,4G对消费者的诱惑力并不大。
进入4G后,当网速不再成为问题,应用的重要性将得到突显。这如同修筑了一条世界上最好的高速公路,如果没有能全速飞驰的车,那么,再赏心悦目的路面,再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再人性化的服务配套设施,没有相应经济效益的产出,一切都是白搭。
谈及4G应用,我们首先畅想的是语音视频的酣畅传输,消费者的积极性有望被调动起来。但是,如果辅以配套的流量资费来审视,这项业务敢用的人不会太多。中国移动的4G资费标准是50元包600M流量,而播放一部高清大片,耗费的流量在1000M左右,这也意味着,在手机上看视频,比去一趟电影院还昂贵。
尽管全球都在4G应用上缺乏杀手锏,但应该看到,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手机用户,用户对移动应用的依赖也在与日俱增,只要运营商引导得当,就可释放出巨大的威力,比如在智能家庭、大数据上的运营,就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而这些新业务的引入,必将改变运营商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将对整个互联网的商业价值进行一次再定位。适当放开流量,积极培育用户的移动互联需求,优质应用自然会应运而生。
现在,运营商最关键的是要解放思想,放弃“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旧式思维,引导产业链做好长远规划,甚至牺牲一些当前的利益,把流量的价值经营好。既然站在时代趋势的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那么,站在4G门口的运营商,也一定大有作为。
在解决网速掣肘后,之前受阻于网速的诸多应用将大有用武之地。可穿戴设备将可让你随时监控家里长者和小孩子的健康安全,移动高清视频可让你可随时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进行实时高保真通话;移动电子商务的瓶颈也将被解除,尤其是在购买大宗商品时,我们坐在家里就可将商品以3D动态呈现,如同在实体店亲眼看到的一样。比如汽车电商,就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4G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家庭互联网、远程医疗、大型游戏、3D以及虚拟现实等这些对网速要求都很高的应用,其市场空间将被释放,前景无限诱人。现在最关键的是,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沉下去,结合用户的需求,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然而,立足当下,产业界犹需防止对4G投入成为一片虚火。在缺乏“杀手级”应用的前提下,再好的4G网络也是摆设。国内的一些“鬼城”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却人气皆无,导致了资金和资源浪费。这一点,当为中国的4G建设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