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关于中国储能研究院的发展建议(更新)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http://www.escn.com.cn/ 发布时间:2011-03-31 浏览:

    自中国储能网于2011年2月18日发起成立中国储能研究院(China Energy Storage Research Institute)以来,我们已陆续收到包括相关单位共近60位业内同仁们的注册申请。在此,我们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正需要你们这样一群时刻关心储能的朋友们的共同支持与协助!

    同时,有部分热心朋友对中国储能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现摘录部分如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储能科学与技术中心丁玉龙的建议:

1、成立储能学科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细化储能科学与技术内容,为科学和技术培训打基础
2、成立储能科学与技术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 ,跟踪研究国际储能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发布分量较重的文件,同时扩大中国储能行业的影响。
3、成立储能研究学术杂志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致力发展国际储能科学与技术学术杂志(英文)

二、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薛松的建议:

    储能是个大事业,自从电网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在想办法把电存起来。现在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办法,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电网、发电以及其他方面的实际需要。人类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
1、逐步聚集一批爱好储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研发人员、相关企业投资、管理等人员。(热爱储能、关心储能的人)
2、逐步建立完善自己的组织,想办法解决组织经费。(通过各种讲座、活动、展览、服务等措施)
3、逐步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在储能行业里的知名度和凝聚力,及在政府、政策、企业层面的影响力。

三、烟台冰轮集团刘伟的建议:

中国储能研究院应与电力公司密切联合,共同发展。

四、西班牙Wind to Power System公司王险峰的建议:

中国储能研究院应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进入中国。

五、上海林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周汉涛、肖志祥的建议:

团结各类储能企业,发扬各种电池的优势,共同推动和启动储能市场。
 

六、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胡正海的建议:

中国储能研究院应该多多关注储能研究领域的政策、技术、市场,定期发布相关的研究报告(深度研究、有偿使用),适时举办会议、沙龙,为现有厂商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建议,打造储能领域交流平台,为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七、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张声峰的建议:

诚恳期待储能研究院成立公共交流平台,常态化储能研究院内成员间的交流!

八、深圳比亚迪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张子峰的建议:

储能是一项事业,储能技术的发展应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乃至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大事。希望储能研究院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科学的依据,为推动储能事业的发展,发挥引擎的作用。

九、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祝长生的建议:

希望能够正确地看待每一种储能方式的优点,给国家领导人及决策层一个全面的建议。

十、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徐克西的建议:

进一步广泛联络国内各领域有志于储能事业的同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大力宣传储能的重要性。 成立以院士或资深专家为核心的专家工作组,分析研究我国储能技术的发展路线,提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俗话说,不断地叫、大声的叫,别人才能注意到。

十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总工程师李爱魁的建议:

加强储能界相关从业人员的联系交流,客观、科学地分析各种储能路线技术优缺点及应用推广前景,为我国储能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十二、浙江浙科银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亮的建议:

有鉴于绿色能源的发展宗旨,建议贵院以传统机械储能技术及绿色可循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关注飞轮UPS及氢能燃料电池技术。
资金是技术研发和自主独立运营的根本保证,建议贵院定位于“技术专家、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互动的桥梁”,引入专业投资机构并联合各意向投资方设立储能产业基金,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推动贵院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如有可能,银江也愿意在这方面的工作上略尽绵薄之力。

十三、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袁巍的建议:

1、建议组织成立中国储能产业联盟,上报并获得科技部等主管部门的支持;
2、建议组织中国各项储能技术的标准拟写;
3、建议发展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分析评估的能力,为行业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意见;
4、建议发展与国际储能领域有关组织的横向联系。

十四、北汽福田战略与发展部田爽的建议:

1、引领、判断中国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2、建立中国储能技术的投资咨询平台
3、建立中国储能相关产业链的技术、商业共享信息平台
4、建立建立中国储能技术的咨询平台,帮助产业联企业解决关键技术

十五、吉林省风能太阳能协会丁士晟的建议:

    没有低成本储能技术就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
    没有低成本储能技术就没有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
    没有低成本储能技术就没有低碳经济的大发展。
    目前中国储能技术与发达国家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中国储能研究院应该加强研究、加强引进消化提高西方先进储能技术、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的普及提高、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强储能技术政策支持研究。

十六、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米增强的建议:构筑学术交流平台,共创储能科技明天。

十七、杭州高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剑虹的建议:中国储能研究院应与相关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把储能这个大事业干好。同时,加强研究院专家委员的学术交流,组织各类储能相关活动,把握储能市场动态,为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十八、许继电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兴的建议:联合各方面专家人才,主导行业发展方向,促进储能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为中国企业创造有利机会,为节能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中国储能网十分感谢以上朋友们提供的相关建议,中国储能研究院的发起和发展正需要各位朋友们的鼎力支持!你们的思想将成为中国储能研究院的发展思路,更将为未来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我们同时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到中国储能研究院相关工作中来。只要您对储能产业发展有自己的看法、只要您对某一种储能技术有一定研究,我们都热忱欢迎您向我们提交加入中国储能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的申请,成为中国储能研究院的一员。共同打造中国首个储能技术经济研究平台和行业智库!相关内容可参阅:http://www.escn.com.cn/special/research/research.html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