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国网宁夏电力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0-01-09 浏览:

配网故障跳闸率同比下降3.32%、停电时户数同比减少31.77%、供电可靠率由99.8669%提升至99.8947%……

“新时代宁夏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宁夏配电网60余项指标均有提升。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将安全、优质、经济、高效的新发展理念,贯穿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维护、营销服务的全过程,逐步实现配电网结构好、设备好、技术好、管理好、服务好。

科学规划引领

配电网建设质效提升

“我们组织人员修编配电网规划管理规定及技术标准,坚持目标导向,确保各级电网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国网宁夏电力发展策划部规划二处副处长康健说。

国网宁夏电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结合典型供电模式科学确定远景发展目标,逐年细化并严格落实规划方案。

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的村民顾英喜一家是宁夏配电网规划升级的直接受益人。

顾英喜经营着一家榨油作坊,如果停电十分钟,他就需要对榨油机进行全面清理。停电一小时以上,榨油机中的油就会凝固,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修理、调试。扁担沟镇的电网改造升级后,村民不仅不用担心频繁停电的情况,电压质量也提高了。

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国网宁夏电力落实“一平台、一系统、多场景、微应用”核心理念,提升配网规划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

“我们面向配电网全业务环节,强化统一架构设计与应用,基于全业务数据中心全域模型,推进多专业协同,结合企业外部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等信息,奠定规划业务的数据基础,满足规划全流程信息化的数据要求。”国网宁夏电力发展策划部主任闫志彬说。

同时,国网宁夏电力统筹考虑城网和农网发展需求,结合不同供电区域电网发展和多样化用电需求,国网宁夏电力因地制宜开展城乡电网差异化规划建设。该公司建设与美丽乡村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电网,提升电气化水平,推进农村供电服务均等化,满足乡村振兴对电力的长远需求。

目前,宁夏配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网架结构进一步加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电网薄弱环节全面补强,本质安全、供电能力、供电质量等各项运行指标全面提升,初步建成网架坚强、灵活柔性、智能互动、绿色低碳、广泛互联、安全可控,适应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储能装置等设施接入的新一代配电网。

智能运检保障

客户“获得电力感”提高

国网宁夏电力积极构建以“设备状态全景化、业务流程信息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生产指挥集约化、运检管理精益化”为特征的智能运检体系,提升配电网运维检修工作在管理流程、管理标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标准化水平,主流检修模式逐步向不停电作业方式过渡。

2019年4月16日,在吴忠市邵刚镇新型设施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内,吴忠供电公司的带电作业人员对新增变压器进行带电接火工作。以往,这类接火工作需要停电进行作业,周边1000余商户、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都将受到影响。如今,仅用两个小时,作业人员就在不停电的状态下完成了工作,保障了蔬菜示范园内52个温棚的正常运作。

智能运维检修水平提高的同时,客户的“获得电力感”也不断增强。

位于银川市的宁夏共享集团,作为宁夏50户工业龙头企业之一,拥有世界首座万吨级铸造智能工厂,其智能铸造3D打印设备可产出“高、精、尖”铸造工业配件产品。

“这种智能3D打印设备对安全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设备运转时绝对不能发生哪怕0.1秒的断电情况。”宁夏共享集团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刘轶作说。

为确保像宁夏共享集团这样的重要工商业、制造企业可以安全可靠用电,银川供电公司组建了一支24小时“全天候”的配电网“网格化”抢修工作队伍,实现电力抢修由“被动、停电抢修”向“主动、不停电抢修”的转变。在银川市兴庆、金凤、西夏、滨河4个区建立配网“网格化”抢修体制,划分了11个配电“网格化”区域。

“自愈”电网覆盖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得益于智能化业务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宁夏配电网在自动化、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实效,配网线路故障识别可基本实现自动化,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银川市兴庆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因线路建设时间长、设备老旧等原因,一直欠缺可靠的供电能力。为解决类似问题,国网宁夏电力以“自适应综合型”就地式馈线自动化为基础,完成了6658台智能柱上断路器的安装,提升了10千伏架空线路“自愈”和“免疫”能力,实现“自愈”配网覆盖率100%,非故障区域恢复送电时间由原来的2.3小时缩短至1分钟左右。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物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