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南京供电公司建设世界首个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力设备状态监测 发布时间:2019-08-20 浏览:

有知觉、会说话、能自检……看“聪明电”今夏大显身手

南京供电服务中心可监测配电变压器故障,主动派发抢修工单,缩短停电时间。

2019年,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元年,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试点之一,南京供电公司建设世界首个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区,打造能源互联新形态和能源服务新业态。在今夏大“烤”中,这些有知觉、会说话、能自检的“聪明电”大显身手,为南京今年的迎峰度夏增添了一抹科技亮色。

设备“会说话”抢修先人一步

前段时间,南京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监测到10千伏四新1号线四方三村配变发生故障停电,并通过自动数据抽取发现影响客户201户。供电服务中心立即派发主动抢修工单,抢修队伍在故障发生10分钟后到达现场,迅速开展勘查和设备修复工作。

南京供电公司计划在全市4.8万台配电变压器上安装监测终端,目前已安装完成2.5万台。

“以往夏天一旦发生故障,人工巡线排查需要2小时左右,现在运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远程隔离故障仅需2分钟,故障停电平均时间缩短40分钟。仅此一项,整个夏季可减少近100万千瓦时的电量损失。”该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副主任孙昕杰介绍。

在银龙雅苑小区的一户居民表箱中,可以看到一枚蓝色的小盒子,它是给电表“健康状况”搭脉的“听诊器”,学名叫末端智能感知系统。“拥有智慧‘大脑’的电表已不仅仅是计量工具。”南京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室主任冯隆基这样形容,“以往需要居民自己报修,而如今感知系统能快速定位故障点,主动示警,让设备‘开口说话’,就算居民不在家,供电部门也可上门抢修。等居民回家了,根本不知道停过电。”

据了解,2018年以来,南京供电公司已安装2万余台监测终端,数据采集完整率达到100%,事件上报成功率达到100%。年内,南京将有10万户家庭拥有这样贴心的24小时在线“医生”。

装上了“千里眼”,隐患能现形缺陷提前消除

近日,正在电缆运行监控中心值班的电缆运维人员翟超超发现220千伏宁莫线电缆隧道内出现了积水,立即调取了视频、气体、温湿度、水位等关键数值,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翟超超缩短了排风机的开启间隔时间,积水很快消失了。

装上了“千里眼”的220千伏宁莫线隧道,是今年5月投运的全国首个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理念的人工智能高压电缆隧道。

有着30多年电缆运维经验的老师傅钱建新说:“过去受巡检周期影响,我们无法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现在,就在脚下20米处,53类800多台感知设备实时采集的近千条信息被自动整合为11类监测信息,隐患再也‘无所遁形’。这在以前,是绝对想不到的事!”

记者了解到,7月29日,南京用电负荷首破1200万大关,达1244.6万千瓦。同日,南京110千伏南门变电站两台主变压器的负载率平均达91%。但作为全国首座智能全感知变电站,初次迎“烤”验的南门站表现“淡定”。

红外摄像头、无线温度监测、蓄电池监测……智能感知设备遍布于南门站内,监测着它的“五脏六腑”。采集数据后控制智能感知元件进行靶向式的巡检并开展状态评估,就像为变电站进行了“隐性增容”,增强了电网故障可预见性。

“揪出”家中的用电“大户”,帮助客户精准用能

炎炎夏日,一家几台空调“上岗”,电量噌噌上涨,不少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东城水岸小区居民韩超正是其中一员:“电费单显示我家每天的用电量为10度左右,而我自己测算应该在7度左右,是不是电表有问题?”

雨花供电营业厅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一款“明星产品”——具有负荷辨识功能的电能表。这种新式电表能通过识别家用电器的启动电流,分出每种家用电器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段,“揪出”家中的用电大户。

“如数据监控发现居民家中空调的用电量远大于同类空调的用电量,则说明该空调可能到了使用年限。”计量室专职徐述表示,目前负荷辨别电能表还在试点阶段,对家用电器的识别率已经超过80%。未来,该电能表将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居民家庭量身定制用电方案,自动控制家中电器,帮助居民省电。

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公司的电气负责人伏飞最近算了一笔账,欣喜地发现公司每月电费总额减少了8万余元。“我们是从2018年8月开始将我们的配电房交由南京供电公司运维。他们的综合能源服务指挥中心可远程监测我们的设备状态,为我们节省运营成本。”

据统计,全市已有30家单位共56个配电房托管给了南京供电公司运维,在今夏避免了配变过热、互感器开裂等各类隐患54个。

8月17日,第四届“紫金论电”——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希腊、丹麦、澳大利亚、荷兰等7个国家的学术机构、科研机构、高校、电力企事业单位的600多名嘉宾参会。在这场国际顶尖智能电网学术活动上,“泛在电力物联网”成为关注的焦点。记者从会上获悉,南瑞集团目前已参与制定该领域35项国家标准(牵头6项),南京成为全国首个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先行先试城市。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两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规划。它是什么?和智能电网有什么关系?

南瑞研究院副院长王伟解释,大家熟知的智能电网,是一个封闭的内网体系,其任务是保证供电的绝对安全。而如今我们要为智能电网增开一个信息通道,将里面的大数据引流到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云计算、AI等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同时将数据和社会共享,服务智慧城市。简单来说,对普通人的一大影响是,未来让数据跑路,老百姓不跑路。

他透露:“当前,泛在电力物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标准制定、技术缺失等方面的困难。我们选择局部进行探索,南京成为先行先试的城市,目前,溧水试点项目已经落地,江北新区等地的项目正在推进中。”

今年4月26日,随着智能感知元件、无线专网、边缘物联代理等设施的全面使用,溧水区110KV南门变电站成为全国首个投运的智能全感知变电站。

巡检机器人、红外摄像头、套管介损监测、无线温度监测、局放监测、蓄电池监测......一个个智能感知设备遍布于溧水南门变电站内,仿佛24小时on call的“贴身医生”,监测着变电站的“五脏六腑”,第一时间守护变电站的安全,保障溧水城区核心区内工业用户、居民小区、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等重要用户的直接供电。

老百姓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直接感受,体现在效率上。今年,南京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监测到10千伏平安里线新菜市配变发生故障停电,并通过自动数据抽取发现影响客户196户。抢修队伍接单后立即出发,在故障发生10分钟后到达现场,在客户发起报修之前,就恢复了设备供电。

而未来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深入推进,这张网还能服务智能家居、智慧社区、证券等各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消耗能源,有消耗就有数据,通过数学建模,就能挖掘走势和规律。对于国民经济来说,这张网还将解决国民经济统计精度不够的问题,把DGP等指标统计得更精确。

记者了解到,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全国性的系统工程,从架构上看,它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多个圈层的搭建。根据国网公司的安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各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基本功能,支撑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发展。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强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本文来自中国江苏网、南报网,由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整理。

分享到:

关键字:泛在电力物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