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延长能源互联网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召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9-01-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9年1月2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在京组织召开了“延长能源互联网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会议听取了延安新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华北电力大学对平台可行性研究的介绍,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评议,充分肯定了项目组的工作和成果,一致认为报告满足国家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论述详细清晰、配置方案和技术路线总体合理,技术经济性较好,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作为下一步工程设计的依据。

延长能源互联网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是延长能源互联网和靖边多能互补(以下简称“一园一区”)两个示范项目的子项目。平台面向延长“一园一区”两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应用,支撑“互联网+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储能+天然气三联供+物联网”的延长石油能源互联网顶层架构,适应人工智能、物联网、5G和多能互补等先进技术要求,实现区域多种能源信息的融合共享和协同优化。

评审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郑玉平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冰、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檀勤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天津大学教授栾文鹏和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刘锋七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图1:与会专家评审

评审会上,延安新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进作为项目团队代表介绍了项目的背景。2016年12月,“榆林靖边光气氢牧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被列为国家首批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2017年6月,“延长石油1GW风光气氢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被列为国家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低碳发展、提质增效和释放产能为目标,以开放、共享、多元、包容的“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切实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做好工程建设。

图2:延安新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进做项目汇报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敦楠向专家介绍了延长能源互联网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的详细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了支撑延长能源互联网和靖边多能互补“一园一区”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一体化运营的延长能源互联网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运营管理、能量管控、多能互补、交易管理、能效分析、能源规划、辅助决策及辅助服务市场等八大功能;设计了包括分布式能源站、余热余压利用、主动配电网和余电制氢等多能互补系统的优化调度模式;构建了多种能源交易、配额交易、灵活性资源交易及余电制氢优化运行的多产业链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安全分区、满足信息安全要求的专用+公用混合网络组合模式,为能量管理平台优化调度与辅助决策奠定了基础。

图3: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敦楠做技术方案汇报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项目成果《延长能源互联网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认真评议,充分肯定了项目组的工作和成果,一致认为报告满足国家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论述详细清晰、配置方案和技术路线总体合理,技术经济性较好,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作为下一步工程设计的依据。同时,专家认为建设延长能源互联网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对延长能源互联网和靖边多能互补“一园一区”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现实意义。

延长能源互联网项目是按照习主席“四个能源革命”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战略布署,抓住国家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和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机遇,贯彻落实延长石油集团“一体两翼”战略目标落地,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和“产能释放”两大需求建设的国家级示范项目。项目团队表示按照国家示范项目要求及专家建议,尽快组织实施,努力建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符合能源互联网价值取向的能量管控及综合服务平台。

延长能源互联网项目图示简介

分享到:

关键字:综合能源服务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