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能源互联网不要风口要实干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7-04-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曾记否,何时首闻互联网?到如今,电子邮件、搜索引擎、智能手机不离手。互联网已经如影随形之时,另一张网已悄然张开,那就是能源互联网。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是能源互联网提出和倡导者。在他的定义中,能源互联网将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可以有效地为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提供电力,数字时代将使能源系统分散化、高效且可靠地传递。

19世纪,蒸汽机推动世界前进;20世纪,电力和电话缩短了沟通距离;21世纪,人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加速跑。“网络的点对点分布和通信的协作分布使得新型能源系统成为理想的能源供应模式,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可再生能源。”里夫金断言。

如果说,建能源互联网是一场马拉松,时下,发令枪已打响,政策已定调: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23个项目;3月,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评选结果完成公示,示范项目共计56个。

发令枪一向,群雄并起,面对万亿级市场的规模、种类繁多的发展机会,各路资本早已按捺不住,冲出人群想领跑。无论是做风电的、光伏的、储能的、新能源汽车的、售电的、搞碳交易的,抑或做传统油气煤炭的、建搜索引擎的、开网站的、卖家电的、做资本运营的,都想触碰能源互联这张网。

机会大家都看到了,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新型能源服务系统将催生出多种模式创新和市场空间,正如10年前邮政快递服务的开放,才有了快递业和电子商务的繁荣。

能源互联网也摆出了“有容乃大”的架势,然而,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是投资风口能吹起来的,也不是打打政策“强心剂”就成的。需要的要是依靠科学实干,要在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利用、交易全链条中充分融入智慧化元素,要让我国整个能源系统实现“乾坤大挪移”,由“深黑”变“深绿”,而不是染绿或者镶绿边。

不论是冠以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还是“互联网+智慧能源”,抑或其他名称,建设能源互联网都要真抓实干,不要圈地套利。我们必须坚持国际标准、立足中国实际、高点定位来罗织能源互联这张网。

能源互联网的实现非一日之功,我国能源行业既有补课的任务,又有快速超车的潜力,战线很长,能源人不光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要一茬接着一茬地干,用实干来践行中国能源革命的历史使命,才是大义。      

期待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拔地而起,真正实现信息与能源领域的互联,实现人类自由用能的美好梦想。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