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聚焦《巴黎协定》 多重市场动力促推“能源互联网”

作者:高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6-12-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报刊协会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适逢《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已有74个国家正式批准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8.82%。

此次研讨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资环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事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同时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

“截至2016年9月,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超过了32亿元人民币。这些进展彰显了我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解振华说,《巴黎协定》生效以后,世界目光将投向“落实行动”,各个国家也相应进入自主目标实现的新阶段。

泰山论坛主席、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表示,《巴黎协定》实施之际,能源革命既需要技术革命又需要体系革命,其中能源体系革命必须从中介体系入手,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能源问题,同时也要创造性地落实供给侧改革。

华北电力大学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华认为,当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产业结构和能源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微能源网,并逐步过渡到能源互联网。他表示,微能源网和传统电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微能源网可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化、就地平衡,同时也可以和大电网进行能量交换,因此微电网内部的控制和相关保护技术,和大电网相比有一些相应的区别。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研究所、能源互联网国标起草人陆一鸣则表示,多重市场动力要求发展智慧能源,智慧能源需要从若干个微能源网或者区域能源网发展而来,如果这些网络可以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认可,就可以组成一个更大规模的能源互联网,进而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