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工业互联网为能源行业创造巨大价值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16-07-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能源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将是未来十年间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大变革。”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发电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伯兹向中国工业报记者强调说,没有哪一个行业能有如此大的变化。

而基于这种数字化转型,全球电力工业新增产值未来十年将达到8.6万亿元人民币,“他们来自对电力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电力输送过程中损耗的降低,以及电力使用者即消费者向电力生产者身份的转变。”

为此,积淀了百年制造业经验与一流数据分析能力的GE,正全力引领着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其操作系统Predix在2015年已产生了50亿美元的收入,今年预计将达到60亿美元。

而在位于全球电力市场正中心的中国,GE更是雄心勃勃,在上海建立了中国首家数字创新坊,与华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正式推出了数字联盟项目(Digital Alliance Program),联合超过20家合作伙伴,全力以赴打造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在日前于上海举办的“当智慧遇上机器”活动上,已在GE工作了23年的斯蒂夫•伯兹,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专访。

电力数字化是全球趋势

谈及中国市场,斯蒂夫•伯兹认为有几点非常重要:首先,全球三分之一的新增电力需求都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市场;其次,目前GE正和中国客户接洽,计划把燃气电厂的数字化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可能是全球最领先的水平;此外,全世界的电力中,有40%来自燃煤电厂,而这当中,有65%到70%来自中国,而中国现在的排放标准和准则又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如果可以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就能让这些燃煤电厂产量更高、可用性更高,但是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却进一步降低。

问:GE参与改造过的数字化电厂的运行情况怎样•数字化技术是怎样深度改造发电行业的?它在中国市场的推进速度以及遇到的挑战,与美国市场有什么不同吗?

斯蒂夫•伯兹:过去数年间,发电厂其实一定程度上已存在数字化了,但主要集中在控制系统上,而且只有少于10%的数据被真正地使用,其目的也主要是确保工厂的安全性及便于维护。现在,工厂不变,硬件不变,但我们拥有了更好的感应器、更好的软件及更好的分析能力,所以我们有能力去收集到更多的数据,进而帮客户进一步提高性能。

我们对法国的一个燃气电厂做了数字化改造,在其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运用了Predix平台和资产性能管理软件,极大地提升了电厂的整体效能。我要说的是,我们每新建一个工厂,它的数字化程度就要比之前的更进一层,因为软件是在不断更新的。

有一点非常有意思,电力行业数字化的趋势不仅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它基本上在全球同时发生、同时进行。最初我们大多数的数字化客户在美国,但与此同时也有客户在巴基斯坦、土耳其、中国等地方。

目前,GE超过50%的数字方面收入都来自于电力。在电力数字化方面,目前GE在全球大概有30个客户,当前我们也在跟两个非常重要的中国客户接洽,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提升现有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关于中美市场的对比,我觉得不只是中国以及美国,所有的国家都非常担忧数据的安全和云上的信息。一些客户希望自己保有数据,一些客户希望数据只停留在本国,而另外一些客户则对数据无所谓,也不介意共享,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以后会一直存在,并且会不断地演化。

问:GE为中国蒸汽电厂提供的成本和效率优化的解决方案,是否会影响你们天然气电厂业务在中国的开展?在中国的整个能源市场上,GE如何考量这两种业务的竞合关系?

斯蒂夫•伯兹:毫无疑问,现在我们正努力帮中国客户提高蒸汽电厂的效能,从中短期来看,我觉得这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到天然气电厂的发展,因为我们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基本一致。据我了解,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曾明确提出会有更多的天然气供给,它设定的目标是10GW左右,但我认为真正的供给会更多。而GE也将从中受益,因为我们会接到订单。至于今后是怎样一个发展过程,我们拭目以待。

GE电力在中国整个业务总量超过10亿美元,而这个势头非常好,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我们最大的客户在中国,许多新技术也将在中国推广使用。包括EPC在内,我们在中国过去十年间的合同总量达到了200亿美元。

收购阿尔斯通之后,从蒸汽轮机到锅炉、服务,再到数字化,我们现在所有的制造流程都在中国完成,而且GE电力在中国的雇员也超过了4000名,我们还计划在中国建新的工厂。

工业互联网生态落地中国

在政府支持和资本追捧下,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已开始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切实变化,以移动运营及汽车为代表的哥哥行业发展变革十分迅速。在GE看来,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市场已经蓄势待发,而该公司也确定了在中国的数字战略重点:创造客户价值,建立生态系统,打造本土实力。其在上海推出的数字创新坊就是一个在中国深入推广Predi平台应用的地方,一个结合GE内部的行业专家、数据分析师、应用开放人员,推动中国数字工业生态系统的地方。

问: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2016年GE已节约生产成本5亿美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10亿美元。 GE电力本身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斯蒂夫•伯兹:GE电力在数字化中所面临的挑战,第一个绝对是提高我们在传感器、数据软件以及分析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所以我们特地成立一个数字化团队,团队总部在加州,但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这样的团队;第二个挑战在于产品的商业化。譬如说我们要对客户展开教育,尤其是用他们自己、当地的语言,同时,还要部署试点项目,而最重要的还是把这些商业协议落到实处。

数字创新坊成立30分钟后,我就已经在和电厂会谈了,主题就是一个蒸汽电厂的整修以及数字化,所以说,我们是迫不及待而且现在就在进行这样的事情。而针对创新坊的实际运作,我们不仅仅会涉及到蒸汽电厂,还包括天然气、电网还有可再生能源。

问: 数字创新坊在发电领域有怎样的规划和布局?它在整个GE的工业互联网进程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斯蒂夫•伯兹:我们现在人员已经到位了。我们会全力推进中国电力数字化的发展,因此人员方面的支持一定会到位。如果这边有需求,我们会随时把加州的人员调到上海。而且,在这个工作坊里面展开工作,要比在其他地方要容易得多。

我们在中国成立数字创新坊的原因在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希望更多的合作。中国本土的蒸汽电厂,它们的效率比全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我们认为在中国推广数字化电厂最佳的方法就是和我们的客户加强合作,用本土化的方法、本土的语言、本土的团队,在中国推进数字化。

问:中国面正在进行去产能的改革,煤炭行业位列其中。中国大部分燃煤电厂可能都在亏损,现在他们是否愿意进行数字化的改造?

斯蒂夫•伯兹:在电力领域,现在产能是过剩的。现在中国对可再生能源以及减排有非常强烈的或者说是非常严格的管控和管制,已有13个省禁止开设新的煤电厂。所以未来只有那些效率最高、效能最高的厂,才有可能存活下来,一些老厂要么就是改进、提升,要么就可能倒闭。这正是美国现在正在经历的一个现象。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