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能源互联网:开启新一代能源革命

作者:刘晓宁 韩启明 来源:SWS产业投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7 浏览:0次

能源互联网:新一代能源革命将重构能源交易体系。承压能源供给短缺和环境承载能力见顶,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了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催生能源互联网。现有能源交易体系中,发供需电之间信息传递模式相对静态造成浪费和低效,能源互联网将重构能源交易体系,大幅提升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的效率,实现能源信息的交易融合。

电力体制改革放开售电市场,是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条件。新一轮电改提出“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在售电端植入竞争机制是最大的亮点。售电业务上游承载发电、输配电、分布式等多维供给,下游承接工商业、居民、工业园区等多维客户,无疑是未来整个能源交易体系中的数据中心。我们认为电改放开售电市场是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条件,打开了互联网应用的大门,真正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业务流的融合。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需求将助力能源互联网推广。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有望大规模接入电网,尤其是在配电网侧接入,将对电网稳定性和高效性带来较大挑战只有能源互联网才能解决以上接入问题。分布式与集中式发电混合、微网与大电网混合是未来趋势,将成为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碳减排目标清晰,碳金融市场启动倒逼能源互联网加速。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国内碳金融交易市场近期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即将试运行。碳交易由于买卖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需要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能源互联网需要碳交易媒介实现互联网金融化。未来售电公司可以在能源交易市场中为用户提供节能降耗产品和服务,用户可通过碳交易实现补贴,从而实现能源互联网同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

电改后市场=能源互联网。从德国电改经验来看,实施电改后售电市场完全放开将带来大量的多样的用户服务需求(居民、工业、园区、节能低碳等),以及大量的智能终端的接入需求(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储能设备等),只有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才能满足日益多样和智能低碳的需求。

现有区域配网公司具备大量用户资源坐拥能源互联网最佳入口。未来售电公司的商业模式将转变为贴近电力用户的多元化能源服务商,通过对电力用户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供能、电力需求侧管理、低碳节能等丰富的产品方案,电力用户资源将是未来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售电业务上承发电、输配电、分布式等多维供给,下承工商业、居民、园区等多维度客户,无疑将成为未来整个能源交易体系中的数据中心。目前来看,具备配网资源的公司、智能电表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分布式能源公司等都有机会进入能源互联网这一新领域,其中先发优势最大的是拥有现成客户资源的配网公司。

售电市场放开将倒逼售电公司同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售电市场放开后,六类竞争性企业都将分食万亿市场,伴随着大量多样的用户需求以及大量的智能终端的接入需求,信息和数据的经营将成为售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能源电力企业可以做到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提供精准的服务和营销、获得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力、最大化资产效能、最小化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开。我们预计售电公司触网将是大势所趋,拒绝触网大概率会被市场淘汰。

1.能源互联网:开启新一代能源革命

1.1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能源互联网

首先,能源互联网是什么?能源互联网是综合运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各类集中式、分布式的发电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能源配置效率。

能源互联网包括6大板块: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智能储能、智能用电、智能能源交易以及智能的能源管理和服务。

“后碳”时代的绿色发展需求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触发信息技术和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使得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催生了分布式能源、储能设施等新型供电端。传统能源体系下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弊端,能源配置效率相对低下。承压“能源供给短缺”和“环境承载能力见顶”,为建立节能环保、高效有序的能源体系,结合了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

图1:能源互联网为多方交易提供全面、高效的信息交互

1.2能源互联网将重构能源交易体系

然后,为什么需要能源互联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有能源交易体系的特点以及未来趋势。

在现有能源交易体系中,供需信息的传递模式是相对静态的,发、供、用电各个端口的信息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由于电力是发、供、用同时完成,单向的信息传递容易导致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能源浪费或供应不足。目前我国的电力供需系统是在发电端制定发电计划,再由输配电网向用电方进行配售。发、供、用电在现有的能源体系中主要面临以下错位问题:

发电端V.S输配端:水、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

发电端V.S用电端:1、能源供给与需求的地理分布存在差异;2、供电、用电存在季节性、时间性不对等。

输配端V.S用电端:用户电价水平和供电成本不匹配,各类用户电价间存在交叉补贴,缺乏合理的补偿机制。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分布式能源、物联网、电动汽车、储能的快速发展,从发电到电网以及终端用电都将呈现多样性、变化大、发展快的新趋势,能源体系将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能源互联网才能应对或解决以上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在现有电网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化服务,处理发、供、用电侧的多维数据信息,才能实现能源供需配置的动态平衡。能源互联网将重建现有能源交易体系,大幅提升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的效率,实现能源信息的交易融合。

图2:单向的传统能源交易易导致供需信息不对称

图3:能源互联网时代的能量流和信息流将重新整合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