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十三五”时期,鲁能集团将紧紧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第一阶段国内互联的战略机遇,结合中央“一带一路”“光伏扶贫”等战略的实施,依托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电网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投资发展力度,坚持清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造福社会大众,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以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全球战略眼光,作出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引领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鲁能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直属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坚持清洁绿色发展,是服务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造福全人类的和平和谐发展平台
当今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挑战。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施“两个替代”,摆脱传统化石能源依赖,实现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清洁能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2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万分之五即可满足人类需求。然而清洁能源分布与需求不平衡,要实现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利用,必须构建坚强可靠、广泛互联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战略构想,经过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50年将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届时,清洁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能够实现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让世界成为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因此,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必将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
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和战略构想的提出,符合世界各国、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目标,充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从全球视野的战略高度对全球能源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对于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电网在未来各种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基础配置平台地位,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鲁能集团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刘振亚董事长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鲁能集团作为以清洁能源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国家电网公司直属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刘振亚董事长的战略思想,主动融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大局,加快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打造坚强的清洁能源“供给侧”,为加快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承担应有的历史使命。
“十二五”以来,鲁能集团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一系列政策部署,主动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清理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业务,大力开发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鲁能集团先后获取了我国一批早期陆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第一批海上风电2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第二批光伏发电2万千瓦特许权项目,发展区域涉足内蒙、河北、新疆、甘肃、青海、陕西、江苏等多个省区,截至2015年年底,总装机突破1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鲁能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62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准煤2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37万吨、二氧化硫约1.85万吨、烟尘约2300吨,为减少有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应有贡献。
“十三五”时期,鲁能集团将紧紧围绕全球能源互联网第一阶段国内互联的战略机遇,结合中央“一带一路”、“光伏扶贫”等战略的实施,依托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电网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投资发展力度,坚持清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造福社会大众,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西部内蒙、青海、宁夏、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充分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及二次分配的有利时机,积极寻求优质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着力落实河北张家口大型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项目,跟踪推动青海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实施,加快打造百万千瓦装机规模的清洁能源基地,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构筑大规模开发和外送能力。在东部江苏、山东、福建及河北、辽宁等省区,积极储备开发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实现就地平衡消纳,有效改善区域电源结构。“十三五”末,规划装机容量600万千瓦,争取800万千瓦,基本建成管理和效益一流的国内新能源企业。
未来更长时期,鲁能集团将紧紧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第二阶段洲内互联以及第三阶段洲际互联的大趋势,科学谋划,超前布局,在做好国内清洁能源项目开发的同时,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电网公司“走出去”战略,瞄准“一极一道”,借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发展国际清洁能源项目,落实全球清洁替代行动计划,持续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产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实施,在能源消费上最终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得是清洁电”,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