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3月16日,伴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 2016年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今年的两会上,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描绘新蓝图 开辟新道路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人民政协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共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文章指出,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为应对气候变化开辟了新道路,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举措,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月10日,刘振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特别强调,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内外反响热烈、广泛支持。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先进、成熟。风电、太阳能发电经济性不断提高,预计到2025年前竞争力将超过化石能源。建议将加快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战略重点,大力推动、加快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 支持龙头企业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继“一带一路”之后,在能源发展战略方面的又一项“中国输出”,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
龚克建议,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制定发布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国内龙头企业的支持指导,支持这些企业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输出成为“世界标准”,抢占世界能源发展制高点;将发展特高压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电力规划,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能源互联互通、优化配置,特别是对智能电网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同时积极开展电能替代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实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议将超大型城市电网作为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地的重要枢纽,可考虑在天津这一具有区位优、基础好、发展快的超大城市,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推广示范区、全球能源互联网装备研发制造出口示范区、清洁能源多级消纳示范区。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对媒体表示,我国已基本具备主导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基础。从战略层面看,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将在互联互通、能源安全、经贸往来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形成强力支撑,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赋予全球能源互联网国家力量。从实践层面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津大学等高校联合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我国拥有世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网,使全球能源互联网具备了跨国跨区的实践基础。
加快互联互通 推动洲内互联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主任张宁认为,在支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方面,我国自主创新的特高压技术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智能电网建设走在世界前列,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和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一,具备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有利条件,需要把握先机,加快推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的方式,以清洁和绿色满足全球能源需求。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比可提高到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主任王抒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能源互联网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就是要加快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在2020年形成东部、西部同步电网。西南电网是构建西部电网的基础,建设西南电网,有利于推动西南清洁能源集中开发和消纳;有利于推动与西北电网互联,资源互补外送,形成容量更大的坚强西部电网;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西电东送、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优化配置格局。另外,远期可利用地势,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推动洲内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