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特高压输电通道 返回

“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事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6-01-17 浏览:

2015年

12月19日

以“中国发展2020--改革新征程”为主题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第17届新年论坛举行。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关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演讲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反响。

德国当地时间12月10日-11日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在柏林召开。刘振亚发表题为“携手攻克技术装备难题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在柏林期间,刘振亚会见了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德里格·科斯塔;会见了意大利电网公司和都灵理工大学高层,见证了三方就共同推动先进输配电技术发展签署谅解备忘录。刘振亚还会见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斯科菲尔德,见证了国网智研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就电网储能技术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

12月8日

应联合国全球契约总干事金丽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阿希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执行秘书长克里斯提安娜及国际能源署署长毕罗尔邀请,刘振亚分别出席了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工商专题论坛和利马-巴黎行动议程的技术革新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参加论坛的代表普遍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准确把握了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创新了全球解决能源、气候、环境问题的思路,同时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将有力推动全球能源清洁发展,根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

刘振亚在华盛顿分别与美国能源部部长莫尼兹、世界银行行长金镛和美国国务院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进行会谈,并赠送《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莫尼兹、金镛、斯特恩都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表示重视、支持和高度赞赏。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2日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美技术装备研讨会在芝加哥召开。刘振亚董事长发表题为“携手攻克技术装备难题,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出席研讨会,介绍了中国电力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和电网发展成就,提出要凝聚共识、协调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11月5日至7日

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举办。刘振亚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及中国电力转型之路》的主旨演讲,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能源变革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构建基于特高压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加快电力转型发展。

10月8日

中国新华社刊发了对刘振亚的采访,题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实现全球清洁绿色电力供应”。刘振亚表示,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间的深化交流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将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9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能源发展观的历史超越和重大创新,对于推动能源革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美国东部时间9月14日

刘振亚的著作《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首发式在美国纽约举行,其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了刘振亚,充分肯定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紧迫、最严峻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当地时间6月24日

刘振亚与美国爱迪生电气协会主席库恩举行会谈,双方围绕世界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重要共识。库恩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电力领域的一场根本性革命,对全球电力行业既是难得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美国当地时间6月24日下午

刘振亚在美国纽约分别会见了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代表刘结一和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副代表王民。两位大使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国家电网公司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工作,宣传中国理念,展示中国形象,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促进合作发展。

美国当地时间6月23日

刘振亚在美国纽约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科尔、法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德拉特、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办公室代表等进行了会谈,就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等达成重要共识。

巴黎当地时间5月21日

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由联合国全球契约、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及国际商会共同组织的“商业与气候峰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刘振亚作“全球能源互联网:清洁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主旨发言。他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受到与会代表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2月3日

刘振亚的著作《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文版首发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该书是一部研究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专著,获得了各界高度关注和认可。部分省(区、市)领导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对该书提出的全球能源观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思路表示认同。

分享到:

关键字:全球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