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灵活性调节资源 返回

能源转型背景下主要国家煤电发展战略及启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双碳情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 29)艰难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一揽子平衡成果[1]。会议期间,有25个国家[2]和欧盟宣布将在下一份国家自主贡献报告中承诺“不再新增无减排煤电”[3]。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减少燃煤发电产能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共识。截至2024年, 已有13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计划十年内逐步淘汰未减排的煤电,并停止投资新的未减排燃煤发电厂,同时大幅扩张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但美国、日本、印度、欧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依据自身国情,退煤着力点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梳理近期全球主要国家煤电发展现状及态势,研判提出保障我国煤电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主要国家煤电发展现状及举措

1、退煤稳步推进,煤电产能持续缩减

根据2024年1月全球煤炭跟踪数据分析,2023年美国和欧洲在燃煤电厂退役方面持续处于领先地位,但主要国家煤电缩减规模和速度没有加快。其中美国退役燃煤装机容量9.7吉瓦,占全球退役装机容量的比例高达46%,但与2022年退役的14.7吉瓦和2015年创下的21.7吉瓦历史新高相比有所下降。

美国致力于2035年实现100%清洁电力。下一届特朗普政府拟暂停国际层面的气候行动,但美国国内遏制气候变化的行动仍将持续进行,减排工作速度预计出现倒退,但碳排放量将持续下降。美国预计2030年碳排放减半,现已实现近十年没有新建燃煤电厂,并计划未来几年内关闭其峰值产能的50%以上,并承诺到2035年创建无碳污染电力部门,政府层面助力加快煤电退役。

欧盟多措并举削减煤电配额。欧盟通过设立排放交易系统推动欧盟国家在航空、交通、建筑、能源等行业逐步削减和淘汰煤电配额;通过碳定价机制激励减少碳排放,增加碳税提高煤电行业成本,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通过对部分进口商品施加碳价格鼓励全球减排;批准新规则促进能源节约,要求欧盟国家2030年集体减少至少11.7%的能源消耗。

德国立法保障退煤稳步推进,扩大投资加速脱碳进程。德国政府制定《减少和终止煤炭发电法》、《加强煤炭地区结构调整法》等立法确保退煤合法开展,确定逐步淘汰煤炭路径和日期,预计2038年完全停止燃煤电厂使用。同时,德国政府计划扩大数十亿欧元投资,加速电力、交通、工业、建筑和农业五大行业的全面脱碳进程。

英国已完成煤电退役,助力推动全球煤电淘汰步伐。2024年9月,英国提前关闭仅存的燃煤电厂,成为首批淘汰煤电的主要经济体之一。随后英国和加拿大政府在弃用煤炭发电联盟推动下召开一系列全球范围的煤电淘汰转型解决方案对话,通过分享战略、方法和经验提前规划持续过渡,推动全球煤电淘汰步伐。

2、增加高效煤电占比,推动煤电低碳转型

推动煤电技术创新应用,提高高效煤电占比。日本退煤路径倾向于用高效燃煤电厂逐渐替代老旧燃煤电厂,通过燃煤电厂混氨燃烧发电、超超临界技术等提高煤电机组热效率,预计2050年实现100%氨燃烧。煤电占日本发电比例30%,日本现有140座煤电设备,114座属于中小规模的低效能电厂,其余26座为高效煤电厂,日本预计超高能效燃煤电厂将占电力供应20%。日本是七国集团中唯一仍在出口煤电设备的国家,但其提出了严格的设备标准和对出口对象国的新融资条件,要求新出口设备燃料效率达到43%以上,还要求有关国家制定减排方案,方可获得日本煤电项目融资贷款。

多措并举加速煤电低碳转型。欧盟通过启动“煤炭产区转型倡议”、提出“公正过渡机制”加快煤电转型,政府协助制定煤矿地区土地综合环境补救计划、挖掘煤电转型潜在途径、更改煤炭资源用途等;制定能源型法规覆盖关键能源部门,推动能源部门提高煤电能源效率。美国通过燃煤电厂转换为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煤蒸汽锅炉转换为天然气等技术产业应用,已实现燃煤发电容量中14.3吉瓦转型为天然气发电。此外,美国支持世界各国通过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能源转型加速器以及双边接触和支持实现煤炭转型。日本政府给不同新能源发展设立时间表,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投资的方式加速煤电低碳转型。印度计划建设全国碳市场,提高燃煤发电效率,推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现有电厂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煤电低碳转型。

3、加强煤电与新能源发电协同发展

智能技术助力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耦合优化。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煤电提供的电力占比下降,而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比重稳步上升,需开发高精度多能源快响应系统支撑整体电力系统灵活调度运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通过能源转型仿真实验室资助多类型耦合能源供应和转型发展,目前已启动运行10个仿真实验室,致力于社区和工业区能源优化,助力氢能技术、电力、热力和交通消费领域的多类型能源耦合等研究和试验,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煤电、风电、光电等能源流。

大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多措促进新能源发展。印度中央电力局发布《煤电机组灵活性:实现40%最小技术出力路线图》,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以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纳;实施可再生能源购买义务、必须运行规则、绿色输电走廊和储能义务等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提前开展政策研究,规划煤电与新能源综合输电电网系统,以支撑大规模风光并网消纳目标;2023年印度可再生能源在政策鼓励、价格下跌和投资加大多重因素下迅猛发展,装机总量超过180吉瓦[4]。截至2024年9月,印度已收到3860亿美元投资承诺,用于扩大可再生能源,实现2030年500吉瓦可再生能源产能目标[5]。

二、促进我国煤电发展的启示建议

1、统筹优化煤电结构,政策保障助力能源转型升级

统筹资源禀赋、电网建设、能源储存、消费需求等因素,加强煤电向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中的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煤电和新能源整合系统运行下国家及地方调峰辅助补偿激励机制。强化地区赋权,鼓励富煤地区以政府专项资金和能源基金等支持煤炭工业区经济、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型,以科研发展和高新技术应用带动新产业集群。坚持集约化规模化煤电高效利用开发原则,因地制宜确定煤电建设规模,同时注重电网设施灵活建设,政策预先布局煤电退出路线图,完善储能政策和市场机制,发挥各地区能源结构互补优势,形成在负荷需求和发电出力时空上互补的电源装机结构布局。

2、强化煤电技术自主创新,建立国际领先的煤电产业体系

推动煤电高效及低碳化技术创新,统筹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等跨领域深度合作,形成自主创新强大合力。加强超高效煤电、煤电与不同类型资源耦合协调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大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联合循环、超超临界等先进煤电技术研发,加速煤电产业大型化、集中化升级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提高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水平,开展重大技术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煤电节能降碳标准体系,持续推进高科技战略实施,重视能源转型相关技术研发,不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投入,逐步破解煤电发展技术瓶颈,建立国际领先煤电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与新能源协同稳定发展

积极推动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拓展煤电多元化技术应用,充分挖掘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性能,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加大煤电对可再生能源吸纳容量,与新能源发电协同发展,逐步承担电网灵活深度调峰角色和备用电源功能。开发超灵活煤电技术,持续挖掘燃煤锅炉低负荷稳燃、快速启停和快速升降负荷潜能;开发煤电机组智能调峰预测模型,推动煤电、风电、光电等机组优先序位、机组调峰及轮停顺序智能调剂,提高负荷侧大数据分析及相应能力。推动煤电与绿电、绿氢、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发展,促进煤电产业多元化发展,助力实现煤电与新能源协同稳定发展。

4、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强化市场意识,推动灵活高效煤电技术出口

重点关注与印度、南非、东欧国家等在煤电调峰、灵活性电力系统、绿氢、储能等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深入交流可持续能源系统发展相关的政策、煤电相关最佳实践和技术知识,促进和推动国际范围内的能源转型。积极参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双边能源伙伴关系全球项目,利用能源转型国际论坛、柏林能源转型对话等诸多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推动中国灵活高效煤电技术出口,交流借鉴能源转型新政实施、能效技术提高、电网改扩建、新能源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共同推动建立绿色低碳的能源系统。

分享到:

关键字:煤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